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 陆志平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1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莉

语文本来是血肉丰满的,知识点线性排列与单篇课文的肢解分析,使语文血肉淋漓,只剩下几根筋骨,没有了神气。 学生本来是生机蓬勃的,可是,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的学习,使他们沦为机器,没有生命的活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努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让生机蓬勃的儿童去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

         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生长的过程。

        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人文性不再是游离于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标签。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由《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四篇事物说明文、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阅读:《昆虫记》等内容组成。通常的教学,往往是按照说明文的特点,围绕明对象、抓特征、知方法、理顺序、品语言,逐篇分析课文,进行知识点训练、写作与口语交际。提炼了单元主题探寻文明的印记,围绕主题设计了走进人文博物馆”“走进自然博物馆”“探寻身边的文明三个任务,把作家的文字看成是他们探寻文明留下的印记,把学生探究作品中的文明印记与探究身边的文明作为学习的主线,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体验、探究、表达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说明文的认识、说明性表达的能力、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感情、探索文明的精神等等,都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大任务教学设计,努力整合整个单元的文本资源与语文知识资源,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多种学习方式,改变单篇文本分段分层分析、单个知识点逐一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 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三项学习内容: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正常的教学流程依然是先学习文本、再学习撰写演讲词、再开展活动的模式。如果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演讲活动为主线,以我的成长和理想为演讲主题,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发挥单元学习内容的综合效应,学生始终具有演讲的现场感,就更能真切领会闻一多、顾拜旦、丁肇中、王选通过演讲所表达的理想和观点,更能真切地体会有声语言的力量,也更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成长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梦想。七下第二单元也可以做类似处理,把教材设计中本来要求单元学习结束才做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一爱国诗词朗诵会,作为单元学习的主任务,把文本学习、知识学习整合起来,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大单元教学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素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但这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学习语言作品,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熏陶感染的过程,牵涉到语言、思维、情感之间复杂的关系,其间的机理很难用很简单的话表述清楚,但是,以往我们把语文素养的若干方面,分解成若干个点,甚至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分解成若干个点,去讲解、说教、训练,效果并不好。大单元整体教学,学生主动积极的语文实践,促进诸多元素有机整合和协调发展,上述几个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七上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等,作者记录了琐细而又感人的家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以我和我家为主题,把本单元的学习与学生自己的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制作我的家庭相册,阅读作者笔下的琐细家事,选择感人的瞬间介绍我和我的家人。学生阅读、体验、思考、表达的过程,充满了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不但容易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形成情感的共振,而且,还能够受到作家作品的感染,于细微之处体会家庭的温情,进而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家庭和家人的情意。这样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而且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二、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语文世界之中。

       语文大单元教学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消除语言作品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隔膜。每一个正常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语言。语文是促进儿童语言与心智发展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最为贴近。有些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正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正是这些距离甚至隔膜产生了一定的学习难度,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然而,这些距离又必定与学生真实生活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激活这些联系,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七上第一单元,选择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几篇课文,安排了写作实践《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组成了写景抒情单元。把这个单元安排九月,我的校园这样真实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学习像作家一样去观察、体验、思考、表达自然美景,消除学生与作家作品的语言以及文本表达的内容时间空间之间的隔膜,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经验,学生对自然和语言的感受能力都明显提升,对自然生活与祖国语言的热爱也油然而生。      

        语文大单元教学贴近真实的语文生活,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有些学习内容与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巧妙设计好这些单元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能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比如七下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几篇课文,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把单元主题提炼为学习与启蒙,以学生过去经历、现在也正在发生的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为情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作家的学习生活就打通了,学生容易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之中,去设身处地理解作家作品。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对启蒙者的感恩之情。

        语文大单元教学也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想象世界,让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经验世界产生关联。神话、科幻之类的作品描绘的是人类的想象世界。这些世界不可能是学生经历过的世界,但又是学生向往的世界。七下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用勇探秘境把学生与文本联接起来。作品的情境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产生了勾连,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对秘境探究综合在一起,虚幻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似连非连。学生穿越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更加主动积极,更加深入。

      三、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大任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使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也是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素养发展的过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任务,摒弃了程式化文本分析的套路,改变了听说读写的分项训练,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品质。以往几篇写人的文本组成一个单元,尽管不同文本写的人不同,写作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学的思路都大致相同,总是分段分层、概括大意、分析人物形象、品悟人物精神、归纳写作特点,一路分析过去,得出几句大同小异的知性的结论,最后再写一篇写人的作文。一个单元四五篇文章学下来,索然无味。七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都是写人,如果都是这样一次又一次重复运转,就更容易无味无趣。从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就有可能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第一单元,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伟人,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民族英雄,与大型系列片《先生》表现的是一个群体。在与先生同行的主题下,选择单元中一个人物,设计制作《先生》电视片特辑,要求把学习单元中的文章与观看《先生·蔡元培》或者《先生·陶行知》结合起来,研究怎样通过典型事件、典型语言、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第三单元,写的是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笔下的老王、《台阶》中的父亲等几个平凡的人,这些人生活在最底层,虽然都很卑微,但每个人物身上又闪烁着美好人性的光辉。用小人物剧场和寄情平凡人作为任务,让学生通过研究文本,发现小人物之小、小人物之不小,进而去关注周围平凡的人的命运,仔细观察表现平凡的人。第四单元几篇文章中的人,都是谦谦君子,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因此,让学生讲君子故事,诵君子诗赋,议君子风度,学做君子。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充满思考与探索,充满个性的领悟与创造。

        大单元教学引进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放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把梳理与探究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列,作为语文学习方式,其实在初中和小学语文学习中也非常需要非常适合。尤其是大单元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梳理与探究,同时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在一学期学习结束时,再集中安排梳理与探究,那么,单元学习的整体感会更强,更能激发和引领学生的探究与创造,有利于单元内容学习的巩固与结构化。比如在一册语文书学习结束时,以我的语文学习手记为主题 ,设计从语文的世界路过”“梳理与拓展”“探究与发现几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学习成果,梳理学习的语文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图谱,进一步挖掘学习资源,发现单元之间内容差异与关联,发现语文课本之外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性的创造性的,也是个性化的综合性的。

        大单元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移动互联环境和技术,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得和高效利用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个性更加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完成任务的空间、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分享、智能评测成为常态。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时候,引导学生以山川美景、古来共谈为主题,结合学生游历山川的直接、间接生活经验,深入研读单元文本,根据《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黄鹤楼》等文本内容,发挥合理联想和想象,领略万千气象,体会一山一水一世界,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生动描述自然美景,形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成果, 发在网上并生成二维码,同学们扫码即可分享,并且在网上及时互动、评价、修改,更好的实现了 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的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也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中不断提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