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和任务群教学我了解的很少,一直想好好学习,今天的培训就如一场及时雨,让我脑中对两者不再是模模糊糊的两个简单概念,至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其实最近一阶段我对自己的教学一直存在困惑,举个例子,初一时我上某篇文言文时就是单篇教学,第一节课讲解一下背景知识,梳理字词句,第二节课分析一下文本内容。到现在初三复习这篇文言文时,依旧是背默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顶多课文内容再给学生梳理一下,感觉和学新课没有什么区别。学生新学文言文时,每一篇除了内容不一样,流程基本一样,复习时依旧如此。再如某个单元都是现代文,第一篇我是按照理思路,归纳文章主旨,分析文章语言这样的步骤上,到第二篇文章还是这个教法,到第三篇还是这个套路。不要说学生会觉得无聊,作为老师我也觉得很无趣。原来我一直在进行碎片化的知识训练,支离破碎的文本分析和写作知识套路化应试作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学生课间、自习课有时间宁愿研究数理化,也不愿做语文作业,现在我似乎有点知道为什么了。
培训中提到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引领教学变革的重要引擎,倒逼课堂教学走向素养本位的任务群教学。在初一时我有幸接触过一点单元教学,这学期又听了冯小玲老师关于任务群教学的指导,我觉得对于老师来讲任务群教学肯定要比我们现在的单篇教学麻烦,老师们要跳出舒适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但效果肯定要比现在好多多了,我们一直存在的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正如师父前面所说:“文本的意义不在于文本本身,而是在字里行间,在于积极的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想让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需要特殊的设计,提出与众不同的教学问题,而不能只是简单的灌输或专注于离散的阅读策略。教师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帮助学生克服误解,让他们知道阅读不仅仅是解读,以及帮助他们知道当孤立的解读不产生意义时,而且让他们应当明白,建立个人经验与文本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从自我体验走向理解性的学习,才能在理解中领悟文本的意义。”所以任务群教学的课堂不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们在尝试中应该也会觉得挑战、成就与有意义同在吧,哪怕教过很多遍,依然会有创新有新的想法吧。任务群教学问题以情景式设问,不仅有新意,还有深度,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就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去参与课堂,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
正如培训中提到的认真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意义,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任务群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语文老师的工作重点。对于我来说仿佛在迷茫中看到了引航灯,接下来我要利用暑假再好好学习、内化这次培训的内容,新学期里希望自己大胆尝试,不断突破自己,取得新的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