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争花蕊蝶粉香 教学研究助成长
——“菊香名师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
“菊香名师工作室”成立三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教科室的直接指导下,围绕工作室“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定位,以工作室目标为导向,仅仅抓住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按计划有序扎实开展了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在各类基本功、评优课大赛中,有7人19次获奖;8人25次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24篇论文发表或获奖;4人9次开设区级及以上专题讲座;多人获得五级阶梯称号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工作室成员专著《古诗文这样教》已经交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待出版。成果得来不容易,三年辛苦不寻常,工作室三年,我们全体成员修筑了三个属于自己的“场域”。
一、我们的思想域
这里借用了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说法。毕淑敏的文章是这样写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想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丢了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生存的证据。”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大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需要对语文本质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对语文教学方法有自己独到见解,对语文教学质量有清晰而全面的理解。
在我们三年的日常教学研讨中,我们全体成员形成了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共识: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身。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思想的载体。一个思想贫乏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一个情感淡漠的人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个缺乏诚挚的人其语言不可能有很高的可信度,一个价值观念浅薄的人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语言形式,在课文的语言形式中汲取作者的言语智慧,从课文的语言形式中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是在建构学生的语言世界与真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过程中体现出来。
作为领衔人,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每一个工作室成员已经有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独特理解的表达,比如李月菊、周文杰、冯小玲、周玲、曹小凤等。
二、我们的情境场
在工作室成立的三年中,有两个情境场最生动。
第一是学习情境场。
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新课标的学习是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开始的,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全体成员已经领悟任务群的教学思想,从理性层面认识了任务群的五大特点:通过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任务驱动学习;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更加鲜活,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效果更好;以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整合主题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等多种元素,设计单元学习。
全体成员依据语文学习任务群体现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加深了对学校359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解,表示要让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去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上,设计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组织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学,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语文。
工作室成员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认真学习了兵法《三十六计》,将兵法思想嫁接到现代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他们借鉴名师古诗文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探究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古诗文教学的新样态,提升了学生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水平,形成了审美能力,更好地传承和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教授以《从生命融合,到教育创新》为题,热情洋溢地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对我们的成员庄烨、张铃、曹鹏、牟文磊、张静雯等赞美有加。这是教师高屋建瓴的审视,更是对我们成员的鞭策。这本书精选了24篇文本的48篇教例,采用了“名师案例”+“教学实践”+“比照分析”的“合金”形式。“名师案例”和“教学实践”各为一篇教学实录,是工作室成员与名师们隔空的同课异构,“比照分析”则是他们对标名师、学习名师,又试图超越名师的简约教学札记。老师们对名师教例的学习,应该说是全方位的。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择定,教学视角选择、情境任务设计、文本研读深化、基于学情而教……均有触及。不是形式或技巧上的浅触及,如移植别人问题,拷贝别人教学环节等,而是理念、神韵、教学之道层面的深度触及。即使触及具体的技巧,也会挖掘出其背后的理或道——如石梦娇老师称道钱梦龙先生的提问“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着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实际上已挖掘到了聚焦细节以体知的教学价值;激赏“愚公究竟笨不笨”这一追问,是因为发现“这既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一箭双雕,既是对文本价值挖掘,又进一步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诸如此类的分析,令教学实录“遗貌取神”的特色特别显豁。
三年中,老师撰写的读书笔记有30多篇。
第二是课堂教学实践场景。 简单梳理一下,从2019年起,工作室成员开设的研究课有:
序号 | 开课时间 | 开课老师 | 教学内容 | 研究主题 |
1 | 2019年3月13日 | 曹鹏 | 《灯笼》 | 散文阅读教学主题课例研究 |
2 | 2019年3月19日 | 唐欣寅 |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单元梳理研究 |
范燕丽 |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
3 | 2019年5月16日 | 李月菊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兵法36计融入语文课堂的方式方法 |
庄烨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
周文杰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
4 | 2019年6月13日 | 汪岚 | 伟大的悲剧 | 兵法36计融入语文课堂的方式方法 |
周玲 | 带上她的眼睛 | |||
刘怡 | 带上她的眼睛 | |||
5 | 2019年9月19日 | 张玲 | 水调歌头 | 兵法36计与自主学习课堂有机融合的研究 |
杨蕾 | 藤野先生 | |||
石梦娇 | 藤野先生 | |||
6 | 2019年12月26日 | 陆玉茹 | 女娲造人 | 兵法36计与自主学习课堂有机融合的研究 |
牟文磊 | 我为什么而活着 | |||
曹鹏 | 昆明的雨 | |||
7 | 2020年6月23日 | 王蕾 | 那个搭车的青年 | 兵法36计与自主学习课堂有机融合的研究 |
陆玉茹 | 浙江感兴 | |||
曹鹏 | 浙江感兴 | |||
8 | 2021年1月5日 | 曹小凤 | 思,在百草园 |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庄烨 | 思,在百草园 | |||
9 | 2021年3月30日 | 岳亚军 | 老王 |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10 | 2021年10月 | 冯小玲 | 制作生活启示录 |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共6节) |
11 | 2022年1月12日 | 岳亚军 | 皇帝的新装 | 问题式学习研究 |
12 | 2022年2月24日 | 牟文磊 | 社会实践调查——生活中的“骗术” | 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 |
13 | 2022年4月27日 | 岳亚军 | 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 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
14 | 2022年5月16日 | 冯小玲 | 任务群教学实践体会分享 | 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
15 | 2022年9月27日 | 张铃 |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
周玲 | ||||
周文杰 |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成名师”和其他优秀教师“拼搏课堂”的成长经历,激励了我们工作室成员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反思教学的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成为工作室教学研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促进成员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三、我们的反思室
张玲老师说:工作室的每一次集中研讨,前辈们的每一次发言,都能给我以启迪,特别是岳亚军校长的简单点评或出口成章,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引领。每一次集中后我都提醒自己,要持续学习,加强钻研,才能紧紧跟上工作室前进的脚步。工作室每一次听课,都要求成员撰写听课札记,每一位开课老师都要求撰写上课反思,这是对我的历练,也是教学思想的拷问。
这三年,我们工作室成员撰写的教学札记与反思至少有54篇。每篇反思,犹如专业成长路上一颗颗闪亮的贝壳,都彰显了我们工作室成员的理性智慧的光芒。例如,对于整合教学,王蕾老师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最根本性的变化应当是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路径的整合和评价的整合。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是以单篇教学为主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显得重复而又低效,零星而又机械,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也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导致教师重灌输,重应试知识,轻自主,轻素养能力。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整合教学显现出了它的优势——它有利于集中系统全面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彼此迁移,归纳整合,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地实施教学。再如,对于教育科研,李月菊老师这样说:科研一直是我的短板,而搞好教学研究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然而反思自己在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难以摆脱职称评定的功利桎梏,更有怕苦畏难的思想作祟。在写文章,而没有做研究;做总结,而没有写论文。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明晰而独特的思想。手中仅有的几篇论文,大都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大都凭借所感所悟行文,却忽略了对大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有的没有新观点,有的没有研究过程,还有的套用他人理论,或纯粹是资料的堆砌。所以我们做有思想的行动者。要提升“研”的能力,做有专业智慧的实践者。
对于学习任务群思想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工作室成员牟文磊、冯小玲、曹小凤开设了基于任务群思想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牟文磊老师开设的学生寒假语文综合实践,实际上就是语文的跨学科学习,整节课综合锻炼了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牟老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加深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冯小玲老师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为内容,设计了《制作生活启示录》的学习单元,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实践。围绕“制作生活启示录”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通过四个任务8个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用欣赏与发现的目光探寻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阅读理解具有生活哲思的名家名篇,发现作家观察、发现、表达的思想脉络,获得有益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理性思考,书写生活启示录。
实践之后,冯小玲颇有感慨,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实践任务群教学,学生也是第一次在任务群形式下进行自主学习。我特意观察了学生的神态表情,初次阅读一组群文的时候,基础薄弱的同学束手无策,基础好的同学也会叹气。我当时其实也是非常忐忑,但不得不鼓励学生:“有痛苦才有蜕变。”学生花了3-4个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前三个任务的预习作业。文本阅读加补充背景资料,阅读总量达14000字。单从阅读量来看,就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再从写作看,在阅读了同学书写的生活感悟后,我当时就对同学说: 1.同学们的生活真有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写作有材料了 ,不再是考试、做题、被批评之类的内容;2.同学们真有文化!是指写作有思想态度了 ,不再只是“喜欢”“赞美”之类的单一的情感,能从情中悟理了。这样的进步实在令人惊喜。最后在请学生比较任务群教学和平时教学的差别以及自己的收获时,学生严子轩说,任务群教学每个人参与其中,给更多同学表达的机会;张梦琪说比平时上课更新颖更有趣;蒋晗琳说,我感受到了群文阅读的“痛”,也明白了解决问题后的“乐”。在这期间,我更好地掌握了速读、复读的方法,文字中的哲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让我们学会对刚起头的人生也有了最真实的思考和感悟……
我收获了对任务群教学思想的理解,对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曹小凤老师说,任务群教学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由日常教学向任务群教学转型的艰难。例如在演讲的课堂,我感到这节展评课上得很不顺利。因为学生未参与海选,不熟悉其他同学演讲稿,对什么是有理有据评述观点也没有深刻的认识,更难以在短时间的倾听中获得启发;于是老师就得卖力的启发学生,教给学生怎样有观点、有条理、重证据地评述作者的观点。在无意识中教学又回到了以“教”为中心的老路上。任务群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我们要敢于去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工作室三年,大家的共同感受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专业成长要躬行。感谢学校的工作室,它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专业发展平台之一。
2022年10月3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