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教材整合 保驾护航 ---有感于《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 张静雯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岳校长曾告诉我们: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范本、一个思路和一种参考,或者说,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材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起点和一个跳板。教什么,是由课程目标规定了的;但怎么教,却是无法限定的。现在我的课堂往往只停留在单篇课文的梳理和评点上,听完岳校的课后,我感触颇深,从两个方面粗浅地思考了有关教材整合的具体策略:

  第一:以“对比彰显”的策略进行单元整合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教学时也可以用比较的策略宏观上审视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来彰显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类文章可以是题材相同,也可以是文体相同,也可以是描写对象相同。通过对比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敲碎打,反复应用对比,促成了资源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单打独斗。前后巧妙勾连,促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认识更为深刻,避免了教学的浅薄平庸。听了岳校的课后,我想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我们教学时可以把《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整合在一起讲,《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形象,以及他扭曲的人格,揭露和鞭挞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孔乙己》则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但仍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这可笑而又可怜的个性特征,是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写照,孔乙已成为这个社会的多余人。通过对比整合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人物形象既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是全方位的。

  第二、以“专题整合”的策略整合中考考点

  面对语文教材.一线教师最难看见的是它的知识体系,教材不呈现,但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呈现,但如何呈现又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业内认为比较高明的呈现手法就是“随文而教”,因为这种做法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但我认为,学生搞不清语文的知识体系,跟我们没有清楚地呈现给他们知识体系是分不开的 所以,合理且清晰的知识呈现是必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专题整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这种策略可在教师对某类问题进行总结或初三复习时应用,十分有效。如针对初三的文言文复习,我们将专题分为“整理实词、迁移读文”,“化虚为实、准确读文”两大块,句例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进程由实到虚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感谢岳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平台,期待我自己在整合教学中不只停留在粗浅的思考,用行动真正为自己的教学保驾护航。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