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整合组元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李月菊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上周有幸聆听了岳校的一堂整合教学示范课: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其中“穿越时空的对话”教学环节给我深深的启发。

  师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并能有依据地说出陶渊明、周敦颐和刘禹锡的品格特征。

  教学环节如下:

  穿越时空的对话

  对话情境

  有一天,陶渊明和周敦颐应刘禹锡的邀请,来到了刘禹锡的陋室。

  对话一:三位“鸿儒”围绕《爱莲说》的对话:

  刘禹锡:周老弟,最近拜读了您的《爱莲说》,写得真不错啊!

  周敦颐:两位老兄好!还请两位老兄多多指教啊。

  陶渊明:周老弟啊,非常感谢您在《爱莲说》中写到了我,不过有一点我想请教,在文章里您是表扬我呢,还是批评我呢?

  假如你是周敦颐,你的回答是: … …

  (要求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预设:

  周敦颐的回答要点

  观点:我对你绝对没有批评的意思

  依据:我首先用了一个“独”字,赞扬和欣赏你的个性;其次用了“隐逸”这个词,表述对你的生活态度也很认同;第三用了一个“鲜”字,突出了爱菊人之少,从侧面表达了对你的欣赏;对牡丹,用了一个“矣”字,表达对世人媚俗的惋惜。

  对话二,三位鸿儒围绕《陋室铭》的对话:

  周敦颐:刘老兄啊,如果陶兄选择了隐居式,我选择了君子式,您作为一代诗豪却身居陋室,您选择的是哪种生活方式呢?

  如果你是刘禹锡,你的回答是: … …

  (要求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预设

  房子很窄小,但是他的心——很开阔。

  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

  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

  在新颁布的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句话。语文教师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语言运用”作为抓手,在发展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审美鉴赏能力并有初步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中建立文化自信。这一点,师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单元编排体系,每个单元都有指定的主题和特定指向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有明确的大单元学习目标。这种编排体系适宜开展单元整合教学。

  要实施单元教学,首先要对教材的单元体系进行梳理,准确把握教材单元组成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单元特点创设情境,制定任务,优化作业及完善评价方案,最后开展具体的教学。

  师父本堂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把握《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言文,更是引入其他名著中的人物、刘禹锡的其他作品《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解读陶渊明、周敦颐和刘禹锡的品格特征。这样的设计不仅极高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我们可以把这种教材整合组元称之为反复法组元,这一形式在教材中出现最多,也就是同一体裁的学习内容或同一作家的作品跨单元甚至跨学段分布形式。将这些内容组元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更大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师拆分、重组、或者复盘学习单元,更加自主和多变,方便学生在集中的整体性的学习中快速、完整、立体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完成单元学习目标。

  我不禁想起来刚刚教完的八下第二单元说明文。部编教材中共设有两个单元,安排在八上第五单元的事物性说明文和八下第二单元的事理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重在如何抓住并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重在如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最终读懂文章事理。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两个单元进行联动与融通,整合成一个更大的说明文单元后,教学时就可以从不同说明对象入手进行整体知识模块的搭建,也可灵活地根据说明文的概念、语言、结构、方法等等不同角度进行专题知识与对应能力的训练,另外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不错的思路。

  另外,其他如议论文、小说和诗歌学习均可做此类探索和尝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