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听《陋室铭》《爱莲说》有感 杨蕾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上周有幸听了岳校长的示范课。以下是一些思考。

  老师的取舍之道。

  语文世界繁花似锦,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容并包,比如文言文作为我国思想和艺术兼备的传统文化载体,就博大精深。课堂设计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基础的文言实词的积累教学,可供挖掘的内容非常繁杂。《陋室铭》《爱莲说》可挖掘的教学角度很多。但岳校长设计的《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学主线简单明了: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认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启发学生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简单的设计主线让整节课拭去了“乱花渐欲迷人眼”,走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课堂上卸下了包袱,顺着这一步一梯往上爬,日积月累,一课一得,终将渐成大得。

  学生的思维锻造。

  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己的主张,进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因为,发展和提升思维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岳校的这堂课上,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在课堂上呈现并得到锻炼。两个学习活动,课文内容的梳理和穿越时空的对话,依托异中求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还使得学生的思维获得了长足发展,进而使其看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创造性学习中,学生无论是组织归纳能力还是思维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真正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课堂的变教为育。

  变文言文教学为文言文教育,把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往往在简练的语言中赋予文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追求“微言大义”,而且大部分文本的起承转合,思维缜密。变教为育,可以采用辨析结合,赏悟并举的方式。岳校在活动二时把三位“鸿儒”设置在对话情境中,就是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明白《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而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岳校先引导学生了解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刘禹锡,之后再将三位“鸿儒”辨析,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三位鸿儒性格志趣的理解,并使学生对两篇短文所载之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样的育人过程明显比老师的教更有深度和广度。

  纵览岳校示范课,有着清晰的经脉、简单的目标、明确的内容和看得见的收获,堪称是一堂精妙的好课,也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敢于取舍,施以裁云弄月之巧,去点燃学生心中之火,开启语文课堂的智慧之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