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析场面
——探究《刘姥姥进大观园》之笑剧
石梦娇
《刘姥姥进大观园》主要叙写刘姥姥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刘姥姥作为主角,其语言、动作极富个性,因她引起的众人哄笑场景也作为侧面描写烘托笑剧表演之效果。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旁批与阅读提示都给的非常详细,如旁批中提到:“此处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阅读提示提醒:“文中描绘众人大笑时的不同情态,各具特色,刻画细腻,历来为人所称道。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在此次骨干课展示过程中,初三老师都能抓住这个重点,通过对这场笑剧的分析展现了大观园中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样目的,却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下面我就结合这部分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一、正面出击 人物关系
张静雯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悲喜相映 看众生万象,要求学生结合预习学案上呈现的人物关系图,罗列各人笑态,小组讨论后演绎出来并说说各人形象特点。最后总结:笑里有乾坤,不笑有玄机。并在其中穿插相关人物介绍帮助理解薛宝钗、李纨的不笑之举。
二、分类笑态 相似合并
王蕾老师让学生在充分品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揣摩众人的笑态,直接出示各人笑态,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分类,主要分为四类:尽情地笑,克制地笑,重复地笑,还有没笑的,既然笑态相似,支配这种笑态的性格特征也有类似的方面。
三、改写笑态 比较得异
张梅娟老师对这段笑态描写作了几处改动:1.第七段描写众人大笑时的不同情态可否删去?2.笑态中各个人物调换顺序;3.写丫鬟婆子的笑态可否删去?通过与原文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探究人物性格的异同点,同时也明确本文场面描写的特点,侧面烘托,店面结合。
四、场面分析,特点先行
我在环节设置中先让学生探讨了这个场面描写的特点:1.点面结合,各具特色;2.语言动作,情态不一;3.侧面描写,绘声绘色;4.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在场面描写特点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人物不同笑态、不同个性的研究。对于李纨、薛宝钗较难分析人物性格,我就换位处理,先给人物形象和特点,再让学生对照资料想象她们在场的表现,补充在旁边。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笑还是不笑,怎么笑,都跟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有关。
殊途同归,此次骨干课的展示能看到所有老师的用心,对于同一个环节设计不同的方式活动,让我颇有感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