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听课札记 刘怡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从学与教的视角谈文本解读

刘怡

1月5日,我有幸参加菊香工作室教学研究活动,聆听了曹小凤老师和庄烨老师的同课异构思在百草园两位老师的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截然不同,令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什么?

《思在百草园》是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鲁迅故居中的苍翠葱茏的景色,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作者想到鲁迅精神会像这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由此抒发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景仰和赞颂之情。

这篇文章选自课外,没有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与指导,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研究文本、把握文本,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和学情实际,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并以此来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

曹小凤老师在执教本文时,将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比较阅读,思考两文在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将思考与收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叶圣陶先生所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功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总想着讲深一点、讲多一点,那么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而曹小凤老师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自主思考文本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就是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比较、概括、思考、讨论和展示中,教师对学生的疑惑和见解不同之处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顺利而又高效地掌握了文本。

同样是对百草园的描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在描写,而刘绍棠先生的《思在百草园》重在抒情议论,因此曹老师在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作者由百草园生机勃勃之景,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信念、希望也应由我们来继承,我们也应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悟到文中的情感,曹老师加入了鲁迅先生的其他话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2021新年贺词,由此让学生联系自身,提高思想觉悟。

曹老师的整节课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会面面俱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大匠授人以巧,而不是授人以多。语文课堂中,要将更多的学习领悟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的脑力劳动中理解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