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听课札记 曹鹏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读写结合的运用思考

                                           ——听《思,在百草园》有感

曹鹏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教育改革背景下,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庄烨老师这堂《思,在百草园》就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课例,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不同,庄老师很简单的分析了文章景物的一些特点,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百草园,即我们的社区,请你选取你们社区的景物,并抓住其特征,写一写我笔下的社区,100字左右。其次层层深入加上细节和人情,使写作的文章贴近示例范文。

  庄老师这种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多启示,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感知其中内涵,并从中提炼写作素材。为了高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开始把读写结合教学,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本质,立足于文本阅读,使学生可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积累知识。再去引导、启发学生对文章结构、语言特  色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使他们可快速理清阅读层次,学会融会贯通,汲取文本中的写作素材,进而奠定写作基础。以七年级《雨的四季》教学为例,从写作角度来看本篇的主要教学目的为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特点、学会描写景物。课堂上,为了使 学生可展开深入阅读,我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季节的雨?为什么?"学生主动思考并大胆地表达观点。此时再依托于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梳理阅读脉络,要求学生标记处自己认为可凸显出雨的特点的语句。

庄老师的这堂课之后,我觉得片段可以再深入写下去,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继续把握文章中的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讨论中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可立足于文本阅读,感知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从文本中提炼出可用在写作中的素材,进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知识。

  写作对我来说本来就是比较难的,课本是个很好的例子,要学会去用,比用更重要的,是用的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