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层层深入
——简评庄烨老师《思,在百草园》一课
张玲
《思,在百草园》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略写百草园内翠竹、棕榈、桑树、菜畦等在料峭的春寒中生气勃勃,以此引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赞颂。详写百草园中的小草,说它们“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是“对新的希望的追求”,说它们“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以此赞颂鲁迅先生的精神,继而表达了学习和发扬先生精神的决心。文章精心选材组材、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文章以“思”为线索,把对百草园的描写及作者的感触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抒发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
庄烨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巧妙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首先,以《思,在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为范本,让学生加以模仿,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抓住生活中社区的景物特征来描写。接着,在赏析文本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修辞、生动的词语、表现手法等,修改自己的片段,使之更丰满灵动。最后,在将《思,在百草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的基础上,明确前者主观的思考更多,让学生再在自己的片段中加入感悟和思考。作者刘绍棠在参观百草园时,被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震撼,联想到鲁迅先生像草一样的奋发进取、无私奉献,从而激励我们也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奋发前进。学生在写社区时,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肯定是非常了解的,仔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肯定能有一些思考和感悟,将这些思考和感悟写进片段中,就增加了所写片段的深度,也增添了生活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节课,巧妙地挖掘了文本中有价值的几点: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语言生动优美,侧重主观思考。并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特征,学习了有价值之处,又学以致用,练习了写作。并且,几个环节的设计,层层推进,不仅使阅读步步深入,也让写作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深度。在读的过程中挖掘写作的可取之处,在写的过程中深入学习文章的亮点。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而且,在课堂之中,可以观察到,庄烨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细致。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有写作教学价值的文章,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读写结合的课型,在阅读中训练写,也在写作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