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语文中的“隔岸观火” 曹鹏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语文中的“隔岸观火”

一、计策解读

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敌战计中的第三计。书中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阳乖乱序,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闭。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这句话的意思是:敌人内部明显地表现出多方混乱时。我方应暗中观察和等待其内部发生叛逆。待其内部残暴凶狠至气焰格外嚣张时,就会自取灭亡。我方顺其自然自然有所得,这就是《豫》卦中所讲的顺以动的道理

二、教学解读

此计应用在语文课堂中,是指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截然不同的答案时,教者可以先不置可否,让他们展开辩论,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或文本的理解

三、实践案例

“详略得当”作文指导—以《我们家》为例

阿西莫夫说“一个人必须博学、聪明、有直觉、有勇气、有运气,才有可能有前所未有的创见。”在写作中也是一样,想要写出有创见的文章,必须要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落笔成文时,更要有组织材料和挖掘材料的能力。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定下如下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详略的意义,突出文章的中心。

2.学会如何抓取详略的写法

   之所以定这两个目标,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有关,新课标中提出了“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及“语言整合与梳理”“ 提升思维品质”等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组织好材料和语言,这是课标本身的要求。另外,从学生的学情来看,部编版教材没有一个写作单元就叫“详略得当”,但是回看7年级的教学踪迹,有这么几个单元写作可以成为本次作文课的助力,分别是,7“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七下“抓住细节”“怎样选材”“语言简明”,可以说学生在八年级学写详略,已经有了很好的学习基础,我这堂课要做的,一是整合之前的内容,二是给出具体的写作指导。

 

根据本次教学目,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把目标1定为本课的教学基础,目标2定为教学重点。

为了夯实教学基础,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图片导入,故事先行;

(二)读透文题,选择主题

(三)明确中心,筛选材料

(四)思考细节,组织材料

(五)执笔洒墨,拟写提纲

 

首先给学生出示比较熟悉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同时叙述与此有关的故事“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耶稣忧郁地对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出示之后提问学生这幅画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栩栩如生的12个人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作,眼神等,如果让你来发挥想象来叙述这个事件,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这么说?

(在这个材料中,我出示的材料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很难讲除了犹大和耶稣以外的人物故事,他们叙述的主体也一定在这两个人物之间,在此处我自然可以额外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有内容可选择,这个导入希望告诉同学们,叙事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方面,而主要方面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文章的中心、主题)

  其次,询问学生,其它人的反应要不要写?环境是不是可以忽略?

(基于如此多课文的教学,学生的反馈应该是像解题般简单而又流畅的:不可以,亦或是有衬托的作用,亦或是有补充的作用,不管如何,总是要写些其它内容来侧面突出主题,丰富文章内容的)

之所以用图画导入,是因为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环节二:读透文题,选择主题

出示本次写作的目标篇目标题《我们家》,帮助学生理解文题,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

问题有两个关键词 分别是:我们、家。我会列出以下一串问题,接着让学生沉默思考,之后全班发言交流。

你作文中的“我”是谁?

你作文中的“我们”是谁?

“我”和“我们”的区别在哪?

你们的“家”是怎样的?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思考文字背后的含义,胡乱审题不分年级,标题中的“我们”不单单是一个人,他是指一个群体,学生如果认真讨论,自然会得出一些结论“我们”仅仅是一个人称代词,主体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它的生物,但是写作时需要用第一人称,“家”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同,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可以预设的是,学生的家一定是某种情感的聚集地,而非简单的一个场所)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

环节三:明确中心,筛选材料

请同学依照自己刚才对标题的理解,选取3个材料来支持自己的中心思想,同时标上序号,哪个是打算详写的材料,哪个是略写的材料,你打算详写材料的哪部分内容?

(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环节四:思考细节,组织材料

小组交流,同学们喜欢选取怎样特点的材料进行详写?又想详写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归纳和总结一下材料中共性的部分。

(总结和归纳共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学们需要从中学会鉴定应该详写哪些素材以及详写素材的哪些方面,从而在之后的写作实践中有话可说)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五:执笔洒墨,拟写提纲

学生列好写作提纲,为之后的写作做好准备

教师给出提纲的范式。

(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儿,后来可省事”)

最后请允许我展示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  从题目的暗示中感知详略

        从表达的情感中强调详略

从决定的细节中明确详略

从写作的主题中区分详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