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女娲造人》听课反思 曹小凤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女娲造人》听课反思

曹小凤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陆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由《风俗通》中相关文字的记载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比较文章丰富了哪些内容及作者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领悟女娲是人也是神的形象特点以及神话故事具有想象与夸张的特点。课堂最后,陆老师设计了想象力训练的环节,让学生依据《淮南子》嫦娥奔月的故事,发挥想象力,补充相关情节。整节课课堂氛围活泼和谐,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最后的“想象力训练”,将课文的学习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利用扩写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听完这节课之后,我就本篇课文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1.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旁有旁批,文后有阅读提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文本材料展开教学。陆老师在本节课中就充分利用“阅读提示”来展开教学。其实,文旁的三个旁批也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第一个旁批提示学生女娲的形象特点——“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第二、三两个旁批则是引导学生体味神话故事的特征——“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旁批提出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明白联想、想象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2.根据我校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前都会先进行“自主研读初步学”,即借助自学指导手册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展开。就本文来说,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已经根据阅读提示快速的阅读了文章,了解了文章的增删情况,并对女娲的人物形象有着初步的把握,那么课堂教学时,这些内容应是预习交流环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神话特点的探究与归纳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知未知领域的欲望上。

3.本文与《天上的街市》同为神话题材,教学时是否可以比较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神话的特点。

以上便是我关于本文教学的一点浅显的思考。如果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