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性散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庄烨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关于哲理性散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庄烨
这篇文章一大特点是基于翻译的哲理性散文。翻译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一定的“隔阂”。因为这是翻译本身带来的矛盾。直译带来语言的“陌生化”,意译有时无法最大限度地传达作者的思想。鉴于作者在翻译文本(尤其是哲理性文本)时更侧重传递作者的思想,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应将品味语言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当然,这不是完全不关注语言,只是关注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需从语言的运用方面对文本精细化研讨,即处理语言不是那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严谨。而今天两位老师恰恰犯了字斟句酌的错误。
另外,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就明确指出,“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要求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作为本单元第三篇的自渎课文,我觉得可采用对比阅读进行教学。通过与同样是散文的《背影》《白杨礼赞》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我为什么活着》文体的特点,从而发现哲理性散文中作者倾注的对于人生、生命价值等一些哲学命题的思考。
所以,在这两节课中我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