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刘怡《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

湖塘实验中学   刘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明确培养学科能力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关键字: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自主学习   课堂研究

引言

语文承载着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与审美,语文教学在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在自主型学习课堂上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内隐的,需要借助阅读与借鉴、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的锻炼。

假期阅读《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一书时,在书中第四章“为学而教”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每一个做老师的都曾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为有效。也许您也曾思考过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对于这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然而我更关心的是,我们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思考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也许我们整天沉浸在琐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很少从根源上去思考这个问题。然而还是需要不停地问自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否为了更好的生活,是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追求一种理想,那就是我们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必须坚持一种信念,那就是一定要使我们的关注点从有效的教转变到有效的学,从有效的学中再去反思教得是否有效,才更有意义。也就是为学而教、以学设教、以学评教。”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对自主学习型课堂该如何呈现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发展,在制定语文学习的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落实学生主体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多多鼓励学生发言,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

我校进行了课堂改革,在自主学习型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时间只有35分钟,而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想要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就更加要求教师在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精化我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营造课堂气氛。精心锤炼的语言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以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思想,感染、感化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得以陶冶,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课堂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语文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课堂上师生人格平等,教师能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鼓励学生在师生、生生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课堂上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提问和导语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发现、思维、想象、求异、质疑的欲望和活力,不出现毫无价值、即问即答的形式主义的问答。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精讲巧练,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质疑和求异的空间。激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自学、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研究、练习、讨论、交往等。真正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具有良好的参与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承载着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与审美,因此语文教学极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的锻炼。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注重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与探究阅读。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内隐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课堂的主问题,并及时进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并督促学生转变旧有的思维惯性。在课堂上不仅在文字答题方面,学生的口头表述也要培养他们的规范性。

钱建江老师强调“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内隐的,需要借助阅读与借鉴、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敏锐度,逐步丰富其感受知觉体验。一个人差别感受性越强,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就越丰富,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时时注重强化学生的感受性。而阅读教学不应单单放在课堂上,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督促。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怎样做好语文教学,更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岳亚军.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 

[2]王天荣,徐谊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 

[3]胡金波.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江苏教育.2014(03) 

[4]马东明,郑勤华,陈丽.国际“终身学习素养”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1)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