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杨蕾《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5月16日有幸聆听了我校三位语文老师的课,以下是我的听课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己读,那还要老师教什么?自读课当然需要老师教,而不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囫囵吞枣。但是怎么教?教什么?教学重难点如何呈现?这是值得我好好斟酌的。

本文是教科书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打破了常规游记类散文讲一景即抒怀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感知,但本文难就难在如何具体深入让学生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从而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周文杰老师的展示课有一个亮点就是他将文中作者的拟人手法在课堂上得到了延申。整堂课的问题呈现以一滴水捎来的三段文字铺陈开来,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设置阅读任务,既让课堂充满趣味,又紧紧扣住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与一滴水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第一人称写游记的感受和理解。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通过这样一堂课,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描述自己的经历见闻,也许学生写的水平不高,但是能放开手脚利用所学去描述,就是对于写作的锻炼。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争取打造独特的亮点。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那老师手持课文教什么呢?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以课文为范例教学生阅读和写作。既然课文是范例,就要善于选择并抓住课文中具有典范性又适应学生程度的语言文字运用,以此为落实点去安排教学。不管什么样的课文就是要教给学生怎么都这样的作品和怎么写这样的作品。

反观自身,之前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可能更多的着眼是在诗意的语言表达上。但是现在看来,诗意的语言表达可能出现在很多的文章中,但是像阿来这样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则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的谋篇布局的能力也是初中阶段学生亟待提升的。

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