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札记 张铃
听了李月菊老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课上书声朗朗,语文味很浓,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谓是眼前一亮,令人受益匪浅。
我认为本节课亮点颇丰:
1.以读为主线,巧妙变换分析理解的角度。从讲授中的角度看,教师注意了由易到难、由铺垫到引申、由粗线条到细部挖掘、由理解到发现的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很有层次地把握着教学内容;由于理解角度的变化,教学过程便显得“活”而“实”,课文讲析始终具有吸引力。
2.挖掘出一个相当优美的分析角度。在一般的导读中,教师比较注重从叙事的角度来讲授课文的脉络。而本节课中却把视点凝聚于事件的经过与诗人感情发展的密切结合,从而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凸现诗人在其全部苦难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于是诗人的高尚品德也就更感染人、教育人。
3.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但又有效教学方法,对古诗文的教学尤其有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章接连,血脉贯通,自然心与理会。”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书声朗朗,效果极好。
4.整节课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自学的过程中读出疑问,读出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较好的理解了诗意。整节课老师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这样一个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李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优秀的自主学习型古诗文阅读课,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悉心学习,努力实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