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有效提问,高校课堂 曹鹏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1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鹏

                             有效提问,高校课堂

                                              -----工作室听课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因此, 高水平的课堂提问就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 大胆设问,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求取新知的欲望得到满足。在我自己的语文课堂上,经常 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以填鸭的教学方式灌输给学生, 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一堂课下来, 误以为学生接受了新知识, 沾沾自喜。 相反, 学生可能脑子里仍是模糊不清, 不知道教师所讲为何物, 更谈不上消化吸收。 另外,我没有理解什么是课堂提问,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无效问题来应对课堂提问, 达不到提问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提问, 无疑是枯燥的! 或者满堂问” ,以为只要多问问题, 就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于是采用轰炸式提问” ,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可是, 过于频繁的提问, 学生只会忙于应付, 根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 没有真正消化知识并化为己有。 这样的课堂提问, 无疑是低效的 !这次听课李月菊老师和周文杰老师的课堂,我了解了提问的艺术和课程设计的艺术。结合岳亚军老师推荐的三十六计,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应该具备很多要求要求。

首先问问题应该是抛砖引玉的

 “ 抛砖引玉理论阐发。 所谓” , 是指价值较低的东西 , 则代表了价高质优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常在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 说自己的话是抛砖引玉, 意思就是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施此计者 , 往往是想以小额代价获取高额回报, 这是一种智慧。 语文课堂提问, 教师可以先扔一块” , 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初步看法, 它是教师在对教学进程作出设计后 , 运用示范、提示等手段, 让学生大体有一个思维方向, 学生循此方向进行深度挖掘, 运用自己的大脑对观点进行提炼, 形成的则代表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成果。抛砖引玉符合教学的延伸性原则, 延伸性原则是指在问题探究教学时, 既构建着与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 又蕴含与当前问题有关, 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抛砖引玉” , 主要目的就在于让提出的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 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延伸。周文杰老师上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作者专门写给中小学生阅读的,所以作者用拟人化的写法,充满童趣,如童话般奇幻美好,文章本身就很吸引学生,如果再创设一个情境,一滴水游览完了丽江写来了两封信,第一封:见字如面,回忆浓成诗篇。我本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机缘巧合下,我见到了山下的平原。但就是这一眼,让我魂牵梦萦,于是我化为一滴水,从高山瀑布直飞而下,只为去见一见那丽江。在接下来的丽江之行中,我沿途见到了许多,也看到了许多,使我不禁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我是多么想在那里多停留一会,哪怕只有一分钟!虽然旅行短暂,但夙愿得偿,我的心中满是欣喜和愉快,没有一丝遗憾。我将这次丽江行定格成文字,我要像徐霞客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爱上丽江。相信你已经看过我的文字,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是丽江的什么吸引了我,使我心心念念要去四方街走上一回呢?当你在领略丽江之美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景物之外的内容,你能说出我写它们的原因吗?答案全在文字之中哦。^_^第二封:怎么样,是不是被我小有才情的文字吸引了?哈哈,容我小小地嘚瑟一下。其实不瞒你们说,当初我可是差点没有机会去丽江啊!o(╥﹏╥)o作者到过丽江三次,原本是想以他的经历和视角来写的,但这样写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去找阿来,向他毛遂自荐,然后我说了几个让我当主角的理由,他听后欣然答应,拍手叫好。你能猜出机智的我和作者说了些什么吗?把你的答案捎给我,看看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聪慧过人。\(^o^)/~其实就是两个学习内容,丽江美在哪?为什么要用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但是周老师的提问方式充满着童趣,其目的很明显是让学生来思考,用看似不专业的话语问出了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一个孩子, 千万别包办代替, 那样只能让他()不爱动手、不爱动脑;爱一个孩子,   有时不妨`糊涂' 一点, 给他()更多动手的机会, 动脑的机会。由于自己的课堂把握能力不强,更喜欢自包自办,有时候,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把课堂留给学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