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张静雯《贝多芬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贝多芬传(教学案)

编写:杨蕾   审核:初三语文组  时间:2019.3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贝多芬执着追求的伟大情怀、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音乐方面的非凡才华。

2.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音乐表现力和极富抒情色彩的描写方法。

自主研读初步学

(一)助学资料

1.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人物传记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它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写作《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曼·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强调自由精神,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罗曼·罗兰善于描写个人的奋斗和思想探索历程;艺术上,往往在一部小说中,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罗曼·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发展的状态。

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波恩一个供奉宫廷的音乐世家,5岁随父亲学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开始作曲,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至1818年完全失聪,仍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第九交响曲》等杰作。

(二)阅读提示

1. 课文叙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和艰难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并圈点勾画:

       ”划出表现他对欢乐的讴歌的语句;

       ”划出展现他非凡毅力和超人的才华的语句;

       ”划出歌颂他高尚的道德的语句。

 

 

2.再读课文,在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并将疑问用问题的形式依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读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歌(                           踌躇    

2.阅读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含义和它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人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课前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师:课前同学们听到的音乐即为《第九交响曲》,创作者贝多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在悲苦的深渊里从事于讴歌欢乐的伟大艺术家。走进《贝多芬传》

由疑入文——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根据同学们的自读检测,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的一句话: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话入手解读文本。

披沙拣金——初步领略巨人魅力

结合预习中的阅读提示1,联系课前自主学习的助学资料,谈谈你对巨人贝多芬的认识。

明确:1.第一小节:一个“悲苦”的人却要讴歌“欢乐”,从强烈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意志是多么坚强,追求和平自由平等博爱欢乐的理想是多么坚定。

2.“最后一日”点出了贝多芬实现讴歌欢乐的时间,表现了贝多芬为讴歌欢乐而不屈不挠地了一生,直到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3.“永远”连用,突出了贝多芬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是讴歌欢乐的一生。

4.“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自己的痛苦。”这一带着强烈抒情色彩的议论,既是对贝多芬伟大人格的热情歌颂,也是对倾注了贝多芬毕生心血的欢乐颂歌被世人所接受,所肯定的高度评价。

5.“整个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充满对贝多芬的肯定,他的声威,不仅是艺术方面的,更是道德方面的。

6.7小节通过对比表现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第九交响曲》受到的特殊礼遇,侧面表现他的艺术成就之高

师总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深入研读,深入感受巨著魅力

精读文章第五小节,走进《第九交响曲》,思考巨人贝多芬对欢乐的追求是怎样通过“巨著”表达出来的?

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罗曼·罗兰又是怎样把它变得形象可感呢?

请同学范读第五小节。再次在音乐声中自读第五小节并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师提示可圈画出表示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词语或短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组长汇总观点,稍后全班展示。

明确:平和柔美-坚强刚毅-激情雄壮

1.描写细腻传神,极富抒情色彩;运用通感手法,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通过可以感知的触觉视觉来表达出来,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得写出了音乐给人的作用——给痛苦者以慰藉。

2.“宛如大雷雨中的李尔老王”比喻表现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经历的难以言传的内容。

3.“抚慰”用触觉来描写音乐,“浩浩荡荡的军队”用视觉形象来表现进行曲的节奏。

学生释疑

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

挖掘内涵——自我理解生命真谛

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论述,学完本课后请你谈谈对此的理解。

文章小结

傅雷先生谈《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