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牟文磊《骆驼祥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实践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摘要: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海量阅读”,“无边界阅读”的概念开始进入教师们的视野。名著导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的问题,以自己针对《骆驼祥子》的导读教学为例,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赞可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孩子本身急需老师对其进行引导。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利用不同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名著阅读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阅读的兴趣,体会阅读的魅力。

  部编版配套的名著的篇幅较长,数量较多,再加上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距离较远,所以学生很难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因此,如何消除学生对阅读名著的恐惧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整体规划每学期配套的6本名著的阅读时,可以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名著(如《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让名著阅读“生动”起来。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大量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对于教师既是挑战,更是助力。由大量名著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与传统阅读相比,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是教师进行名著导读的重要形式。

  例如,上《骆驼祥子》时,我向学生推荐了1982年凌子风导演拍摄的版本。我挑选了其中原著中若干章节和电影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并引导学生理解:影视作品的改编实际上是对原著的再创作。因此看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名著。

  直观形象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涵。利用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的形式来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学生对原著的阅读,也可以提前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甚至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改编的一些技巧,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技巧

  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方法和技巧相对匮乏,因此阅读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在名著导读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名著的效率。

  1.合理安排进度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我们在鼓励孩子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地读,“连滚带爬”地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结合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对名著导读课的时间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进度符合要求。以《骆驼祥子》为例,要求学生在10天内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名著导读课的时间可以制定为2课时,而每课时都可以为学生着重指导某个方面的阅读技巧。

  2.根据文本特点,指导教学方法

  不同名著在文本特点上有着各自的特色,教室要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分析必须对名著中的语言特点、人物性格、典型事例进行多角度解读。在深入研究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应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骆驼祥子》导读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将“圈点与批注”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这既是对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导读中“精读与跳读”的延伸,也是对“精读”的进一步阅读指导。

  综上所述,名著都是人类历史文化精髓,值得教师和学生深入研究。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添了名著的阅读量,意味着教材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也与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展开搞笑的名著阅读学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