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文章教什么
————《灯笼》教学反思
《灯笼》是我的第一次大型公开课,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幸而有胡小凡老师一遍遍帮我理清上课思路,岳亚军老师帮我解读主题,以及胡小凡工作室的成员帮我评课议课,让一节原本粗劣枯燥的课慢慢变得圆润光洁,在过程中我也不停去思考,自读课文到底教什么?
一、预习要充分
预习在平时的教授环节时是完全给学生自由的,自己读课文,自查生字词,完成教学案,有疑问在问题部分提出来,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在原来,我觉得这么做是一种常态,但是本次过后,我认为教师是有义务教学生如何预习,并且帮学生把握预习的重点,学生预习时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生字词的查询中,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把握时间,本次我帮学生理清了字音字词,明确了两个预习方向,一是概括事件,二是自读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去思考文章。另外提醒了学生去注意单元导读。和以往相比,给了学生更多的预习时间,之后发现,学生预习问题越明确,上课的效率也就越高,有时候与其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上课的迟滞,不如在预习时给出充分的提示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灯笼》是一篇新课文,能借助到的参考资料少之又少,教参中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也很有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选编课文的入编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02011版),其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而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感受民俗,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师教学离不开学生生活的社会实际状况,所以在进行《灯笼》的教学时要树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观念。刘国正先生所说:“要从语文教学的全局着眼,并非要求每一项教学的具体安排都有联系生活的内容。”胡老师告诉我,学生离“灯笼”文化已经太远了,在预习时,需要给出一定的图片给予学生理解,另外,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学生目前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掌故,也要出示资料给予学生文化理解上的帮扶。一篇自读文章,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文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原本的目标是:
1.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灯笼”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怀。
2.反复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风格。
但是这两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没有层次性,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时混乱的,灯笼的含义要通过阅读原文领会主旨才能理解,属于深层次的探究,而情怀这个词又实在是太迷糊。另外,掌握课文内容,到底是掌握哪些内容?指示不是很清楚,另外的整体感知写作风格更是给学生画了一个饼,但是怎么吃确没有明确。胡老师帮在我的基础上,将这些目标量化,改目标为:
1. 理解文章的事件与线索,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理解写法特点,学会模仿写作
岳老师再将这些抽象的词语具体,改目标为:
1. 学生能概括出事件,能说出文章的线索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2. 学生能说出作者的情感,能模仿写作。
到这步,整个的教学目标就确定了。
三、教学过程有条理
在问题设计时,经常有一个困惑,问题和问题之间的答案总是“蒙络摇缀”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经常出现串联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加之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去读书成了一个大问题,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古诗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都可以。最后在胡老师的帮助拍板下,我们决定用文体作为导入切入文章,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教参标注为抒情性散文),必然以事件和情感为主体,而事件又是由灯笼为线索进行串联的,于是文体——事件概括——线索探究——情感分析——主旨归纳这条主线就出来了。其中,文体、事件、线索由学生课前完成,情感分析为课堂的主问题。教师教学如何教出自读的味道就成了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
自读课文教学,不言而喻,就是对教材中的自读课文进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自读课不仅仅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同时,更多的,就是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相对于教读课文的教学,自读课文的教学更侧重于能力的训练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实现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凭借和依托,教材只是作为一个参照和例子而存在,学生在学习各个例子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然后将获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自读课的学习之中,延伸到其他的阅读过程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在《社戏》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情节的概括,人物的形象分析。《安塞腰鼓》中,学生学习了场景的描写和修辞的使用,《回延安》中了解了比兴的修辞格,本次单元目标是: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感受作者的情思。3.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实总结下来就是通过语言的分析,尤其是表达方式的分析,去推断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思。于是我在众多事件中选取一件,作为范式,再让学生自由发挥,有重点地赏析自己喜欢的段落,为学生构建一个读书的台阶,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赏析。最后教师总结文章的核心,灯笼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其实它是人们内心光明的象征啊。
四、反思总结
本次岳老师的评课给了我很多帮助,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堂课我立足于语言的建构,让学生搜寻表达方式的作用,但是贪多勿滥,每一个事件都去赏析,反而学生不能细致地完成语言的品析,而对于文化的理解也是由我讲解完成,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精炼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更精致地读懂文章。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部分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应用的场所,将教读课文上把握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进行反复的操练,从而提升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我会以这节课为契机,更加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