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学习设计有感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教师在面临各类教学任务时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疑惑,对于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如怎么学,学什么,学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教学的效率难免会有所影响,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教学,教学案中学生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是否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大量学生产生相同的疑问是否需要教师调整和更改教学目标,面对时代和价值观的流变,学生对古文的价值困惑和审美的转变而产生的问题应当怎么解决,需要深入学生的认知能力去思考。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孩子不自觉打瞌睡,一方面教师讲的内容本身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讲述古文时,学生最喜欢的是翻译,答案相对规范,学生翻译,能够提出疑问,并且基础越差的同学发言和思考的内容越多。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学生或者绝大部分学生?是否有一种问题设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思考,基础较弱的思考浅一点,能力较强的思考深入一些,而不是一个问题永远只能兼顾到少部分同学,我想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教师需要预估学生的问题,预估学生的问题就需要做好学情分析,细分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兴趣点、学习能力、差异情况六个方面。分析后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各项基础资料和情况。而预估学生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问题往往能和教学的重点想吻合,他就像一把引导课堂的钥匙,学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可以想到五花八门的奇怪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对于个性问题,可以各自解决,另外,对比和反问策略的使用也是我解决课堂问题的关键,转变一下学生的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提示。
听了徐老师的《狼》一文,让我感觉到文言文原来可以教的很有故事的情味,同时徐老师的阅读教学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犯过很多他所说的错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带读加跟读的方式是其常用方法,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学生很难从阅读中对文章进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阅读教学可以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用问题引导渗透的方式去构建层次式课堂教学,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得学生的阅读不再盲目,而是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徐老师举例,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孔乙己生活的窘迫,然后通过提出问题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形成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文章当中为什么用我这个小伙计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将丁举人改成丁员外行不行?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为了读而读,给出一些问题,能够引发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我在《周亚夫军细柳》当中就能用上,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不拿周亚夫的视角来写文章?皇帝直接见到周亚夫行不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几个问题的探究讨论之中完成对整篇文章的解读了,实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其阅读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更有目的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更有帮助,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方式上的一种进步。
让学生们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禁锢住他们的思维,而是让他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扩散思维,开动大脑,去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去开阔他们的思想。
问题的本质还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感,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途径,同时把学生的问题变成自己的资源。成为备课和二次备课的依据。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是一个引导者、设计者,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进行课前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获得思维及智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使其能
够积极的进行思考,真正的去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实现传统阅读教学的革新,不仅可以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