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杨蕾寒假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读书笔记

  杨蕾

  说实话,《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带着功利的目的我把涉及到九下有关的教学内容的篇目简单的翻阅了一下。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背影》的分析。这篇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点题时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离别时的背影、思念中的背影。其中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为详细,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把它作为研读的重点固然不错。但如果抛开了上述背景,孤零零地把它放在一边研究,它就不具备势,这样的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有了势的铺垫,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了。这个势来自对国事家事种种不幸的渲染。国事方面,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剥削,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家事方面,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可谓祸不单行;变卖典质,还亏空,确实家境惨淡。父亲尝尽人生苦酒,满腔怨气,心头上始终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却既不能向社会发泄,以免招来飞天横祸,又不能向亲友发泄,因为大家都苦,何必雪上加霜!一旦立势,最后再读父亲的背影就会显得格外感人,这时体味父子情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含的真精神。①

  在看到《背影》教学设计时,我觉得和我以前上课重点抓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衣着是一致的,上课过程中我自己也明显感觉到学生并不能十分理解父亲和作者,在他们甚至在我看来背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背影,父子情深真的不能理解。殊不知,读过本书才知道,这恰恰就是我之前教学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知道像这一类冰糖葫芦式的写人叙事类文章就可以注意前后的蓄势。同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技能来激发学生情感。另外,这个技能也可以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最近我们做的一篇阅读理解《新年礼物》,蓄势铺垫做的非常好,就这篇阅读理解我尝试着让学生学习在作文中运用蓄势,希望也能有所成效。

  在看到有老师在《凡·高传》结束时现场朗诵《寄凡·高》诗一首。我就在想同样是人物传记类的九下《贝多芬传》可不可以也这样模仿。

  在看到《甜甜的泥土》采用剧组筹备大会,分工疏通全文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大部分的小说类文本都可以这样操作。

  在看到《马说》采用时空连线节目形式,对韩愈、千里马、当地的政府官员提问时,我联想到李月菊老师的《哑女素芭》教学设计中有一环是在不同人(父母、村民、我)眼中的素芭各是怎样的形象。

  在看到《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老师直接给出情景告诉同学们孔乙己是悲剧,在让学生到书本中找佐证,同学们主动探究、分析、总结归纳的一气呵成。快速清晰的剖析了《孔乙己》的主旨。我也想到了李月菊老师在《哑女素芭》教学设计中有一环是本文中是谁造成了素芭的悲剧。这两者都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

  这也让我在本学期比较注意课堂问题的问法。本学期在上《藤野先生》的时候,我翻看了一下去年的教学设计,我只是看到教参上写着暗线是爱国,可是为什么爱国,我自己也不理解。所以只是简单的教学生死记硬背。今年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先分析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让学生来找一找与藤野先生看似无关的内容。我提醒学生鲁迅先生对这些人的态度虽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国。《藤野先生》明线是很简单的,最关键的就是暗线的理解。就我自己感知,明显这一届的学生比上一届的学生反应更快,条例也更清晰。所以老师的备课很重要,对于文本的钻研,对问题的提法更重要。这也让我反思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次我上完课,总觉得学生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要么讨论不热烈,要么回答不积极,现在想来一定是我自身的问题,平时上课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了。之前刘校说的问题要问的明确有意思,学生自然而然就遵照着老师的预设展开了。

  虽然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是我觉得非常实用,有很多关于内容理解的,有很多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对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更深的思考,这对我这样的新老师是最为实用的。比这更重要的,我觉得应该就是反思过去的教学,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①《兵法策略与教学研究》P98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