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庄烨寒假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读《有效学习设计》有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庄烨

  在寒假仔细拜读了岳校长推荐的《有效学习设计》这本书,颇有启发。尤其是《技术如何支撑有效学习》这一章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信息化背景下资源的易得性与丰富性,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追求怎样的学习才是更有价值的。信息爆炸使我们认识到似乎“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下面就以部编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谈谈平板电脑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教学难点突破,平板优势助力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教学老师大多重教轻读,把很多精力放在课文的研读教学上,而对名著视而不见。这也不奇怪,多大老师对名著教学都是一筹莫展,厚厚的一本书有时长达上百万字,怎么融入日常教学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很多人妥协了,概括章节内容、划书中重点等手段应运而生,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对读书这件事也越来越缺乏兴趣。怎么样高效地进行名著导读,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以篇达类基本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这些传统课堂的难点,在平板引入后取得了有效的突破。

  首先,平板软件的应用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游戏和挑战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例如《朝花夕拾》一课,在课堂刚开始,我并没有像传统语文教学进行导入,而是让学生利用平板做了个小游戏。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目录,一起把这几篇文章的题目读一读。然后提示学生这几篇文章写在目录上好像一个个点散落的,但实际上在它们的内在都有一定的联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做一个尝试,假设给十篇文章分类,你会怎么想呢?这时候,我把10片目录的名字推送到学生平板上,学生自己的在平板上用笔进行连线把10篇文章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思考,会发现这10篇文章在内容、时间、主题上或多或少会有联系。当大多数同学完成时,我又用平板上的抢答按钮,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类成果。这个环节的设置,避免了名著内容梳理的枯燥乏味,借助平板软件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环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快乐自主地学习,并能及时地把自己的成果和同学们分享。

  其次,平板助力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刚刚的分类归纳能帮助我们找到文章之间内在的联系,这是一种阅读名著的方法,接下来要学习第二种阅读名著的方法——批注读书法。读到让人拍案叫好的地方,把自己的感受和评论顺手写下来。那么,做批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事先做了一个微课,已经分享到学生的平板上,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批注。微课的好处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的领悟能力很高,听了一遍就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应用,但也有一部分接受能力慢的同学,微课就给这些同学2次学习的机会,甚至是多次反复的巩固,并且教师课后可以把微课的视频分享到邮箱,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高效更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学习效果检测,平板有效反馈

  语文教学虽然是人文化的教学,但也不能脱离现实,当名著走入中考,相应的检测也就必不可少。传统的课堂教学检测都会有滞后性,即使是课堂上留出10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但是结果都需要老师课后批阅再另找时间进行反馈和讲解,从而错过了最佳教育期,也就无法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平板在语文课上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在《朝花夕拾》一课中,我选取了刚刚学生做批注的一个片段,再让学生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读的时候提醒同学们这次要特别关注里面一些连词副词的使用。紧接着就做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赏读过后这些词学生能不能体会到了。我把一张删去了连词副词的ppt推送到学生平板上,让学生用填空的方式把片段补充完整。课堂上,学生很快完成填空题并把答案反馈给我。随后,在平板教学平台上显示汇总结果,有一部分同学对于“竟”这个副词掌握情况不是很好。针对这一情况,我立刻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竟”在语境中的含义,使得部分学生的这个难点及时突破,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互动交流,平板创造精彩

  首先,平板让师生互动更加充分。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次数有限,在课堂上能和学生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通过听讲来接受信息,但是平板的运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的每个问题包括设置的游戏同学们都能收到,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答案或想法呈现给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勇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勇气和快乐。

  其次,平板让生生活动更加有效。

  平板让每个同学都有了机会展示自己,同时也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批注赏析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进行赏析,然后利用平板的拍照功能把自己的答案拍下来,再上传到大屏幕上,这样我们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每位同学的答案。传好自己照片的同学,就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答案,在照片下方的评论区写下自己的点评。这样,我们就打破了以往四人小组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全班共享,每位同学又能从其他同学的点评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励。

  最后,平板让人机交互更加便捷。

  部编版教材对初中三年的名著进行了重新编排,原本是初三内容的《朝花夕拾》被提到了初一上学期,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学生对当时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根本不能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平板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座知识的宝库,学生能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搜索,筛选信息,自主阅读,自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建构。

  总而言之,利用好平板提供的技术支撑,达到语文课堂的学习自主化、任务情境化、问题系列化、智慧共享化、评价智能化,这将是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