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菊香名师工作室2018—2019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王蕾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4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鹏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菊香名师工作室总结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效率

忙忙碌碌中,一个紧张又充实的2018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有幸加入了特级教师岳亚军校长领衔的菊香名师工作室,在岳校的精心指导下,我有幸被岳校聆听了三节课,并且也以徒弟的身份聆听了岳校的几次精彩的讲座,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就以文言文教学作为总结的切入点来谈谈在加入菊香工作室两个月后的自我反思。

我对文言文教学就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教文言文的时候把很多精力都投放在了字词句翻译以及文章背诵上,天天重复低效的背默背默中,导致学生会有“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这样的感叹。所以在岳亚军校长的带领之下,尤其是经历了初三教师能力竞赛之后,岳校以评课讲座的方式向我们强调的是:对待文言文,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披沙拣金的慧眼,要有一份机巧百变的灵性,一个扎实深厚的功底,学会随文而教,相机而行。语文老师要有文本解读的穿透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力,学习情境的设计力,重点难点的化解力,学生持续学习的促进力,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这么多力量铸就的文言文课堂,肯定能让学生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有质的改变,也会远远不局限在课程标准的要求里。其实,理解文言文大意是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整天让学生挣扎在文言文的最底线要求上,感受不到任何的趣味,难免要叫苦不迭。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

文言之美的品味应该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古文语法规律和常见实虚词释义之后,通过斟词酌句的品读和有感情的诵读环节上的,这种想法源于岳校分享在群里的《富贵不能淫》的教学设计,他整堂课由“扮演角色疏通文意”“角色对话,探究大丈夫的内涵”、“朗读成诵,深度讨论”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和“深处”——深度学习。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中纠正文意理解错误,在思辨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达成创新,让学生很享受地完成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我以自己参加初三教学能力竞赛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在上课过程中,我以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引荐进入课堂,正好也是我本课想通过讲解本文让学生都能掌握的读书方法,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

第一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字词的检测来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放慢语速,尝试读出本文抑扬顿挫。同时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重点字词“户”,联系《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足不出户”;“盖”,联系《童稚记趣》中的“盖一癞蛤蟆”;区别“行”“步”与“走”的含义;语句的理解要到位,关注“为乐”“闲人”,“庭下”一句要如实翻译,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户、盖、步以及为乐、闲人、庭下的提示及时,以及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停顿与翻译也是通过预习检测归纳出来的学生的理解大意难点。事实证明,初三学生对于课文大意的理解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是学生巩固新知识的必要环节,也为后面品读文章做铺垫,关于文言文重点实虚词,我特别关注前后文知识的衔接迁移,还有特殊句式的归纳,这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有效办法。 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例如:文学常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等方面,事实证明,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张重要文言文琐碎知识的网络,对阅读课外古文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理解题目本文大意“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通过两个版本编辑的区别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角度来给文章分层并且拟好小标题。第一层叙事——寻友夜游。第二层写景——庭中月色。第三层转入议论——月下有感,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难事。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先用老师示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斟字酌句的读书方法:这里的“入”不止是“射入”“照进”,更应该解释为拟人化的“入”“进入”。这个“入”字写出了月色对这个被贬谪的老友的体贴,正是这个“入”字引发了苏轼无尽的惊喜,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学生有了样本之后,在充分的课前自主学习之后,组织大班交流,会有成效。课堂上大多数预设的问题,学生是能够体会得出的。有少部分问题需要铺设桥梁,但也都能一一攻破。我想让学生感受到的文言之美也就在于此——就在这不经意的虚词,动词之间,学生能感受到作者这个闲人有知己的快乐与欣然,也交代了事情的起承转合与文情的跌宕起伏,还有那么多快乐: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朋友心意相通的快乐、知己相伴悠闲漫步的快乐以及沉醉月下美景、因错觉而引发的意外的发现的快乐,还有隐藏在标点句式背后的那一丝丝的惆怅与自嘲。随《高山流水》的音乐再读全文,展现这份曲折流动、摇曳多姿的快乐,最后归于深沉还有点落寞的自嘲。品读较为成功,但是品读完之后的朗读演绎显得过于拘谨,没有放开,略有遗憾。

最后的知人论世,读书方法与做人心态的总结,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再提出总结,就会显得水到渠成,再用当堂检测,美点追踪形式对本文特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收获,学生也显得有话可说。整个课堂完成了预设的三个教学目标。

经过岳亚军校长的指点,我总结在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要在其他篇目的教学上加以改进。

1. 课堂最大的问题在于朗读不够,本身疏通文意与对比品读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其中还是要穿插并且重点强调朗读方法。学生也过于拘谨,没有一个放得开的学生的领读示范,本身预设的配乐朗读也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呈现,使得整个课堂的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读出初三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学习了其他老师的课堂,深知还可以男女生配合朗读,老师范读等等更能带动气氛的读书方式。

2. 内容太多,对比品读部分显然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整个课堂在后面有了赶的迹象,也导致课堂的读书不够充分。最最关键的是在对比品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显得太过拙劣,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学过课内知识的自然迁移才是学有所用的课堂应该有的表现。

3.作为公开课的亮点不够鲜明,本身有向岳校学习的初衷,循循善诱下学生对答如流,但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教师的引导过多,学生的回答质量不是很高。自己班级书面文字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口头表达的质量,这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4. 对文本解读够深入,但对教材与学生之间搭设的桥梁形式过于单一,就是对比品读和增加语气词,所以学生达到的发言质量也就一般,环节还可以更加得多样化以及平易近人化。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今年特别关注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岳亚军校长的《富贵不能淫》,还是其他工作室伙伴的《记承天寺夜游》,还是《周亚夫军细柳》的课堂,我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在岳亚军校长的指点下,明确了未来文言文教学的改进方向。

1.还是要多观摩名家课堂与身边的优秀课堂,多读书多学习,配合工作室要求,制定读书计划,环节设计能力还有待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来提高。

2.不管是听课还是上课,都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不能以事务性任务太重为理由而中断。

3.文本素读的能力也需要提高,要把这种精备常态化。不能被教参和别人的课堂牵着鼻子走,教学生涯已至第八个年头,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了。

4.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掌握更多的教学智慧。最关键的还是要将这种或遗憾或成功的教学片段及时记录,以便完善。

5.自身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语文老师的朗诵本身应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在文言文上尝试的做法以及做的反思,与此同时,工作室成员也开展了很多次的其他的交流活动,岳校向我们推荐了《三十六计》和《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等非常有意义的书籍,我自己也在品读中。岳校也多次强调文言文篇目的增多已经是未来的走向,文言文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引进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才能为己所用,才能让学生摆脱害怕文言文的心理状态!这样看来,我们工作室在岳亚军校长的带领之下,不光是文言文教学课堂,我相信其它的教学课型也会有大的突破,而我也会抓住这一次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