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加入了由岳亚军校长领衔的名师工作室,虽然工作室才成立,但是在这个团队中,有着经验丰富的导师与骨干,有着充满干劲的中青年教师,也有满怀理想的新教师,大家抱着同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一起为着各自的专业发展、语文的教育教学、学校的长远发展而拼搏努力。
在加入工作室后,我积极参与了初三教师过关展评课,以及初一初二骨干教师竞赛的听课活动。初三教师上的是《记承天寺夜游》,本文是61篇上的短文,内容并不复杂,一节课可以结束全文的字词教学与内容分析。但如何把一篇简单的文言文上好,不同的老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听课中,我仔细分析每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揣摩其教学环节,体会其教育理念,收获颇丰,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新颖别出的设计,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了眼界。在初一初二骨干教师竞赛课中,我又认真聆听了老教师对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同课异构,在比较中增进了说明文文体的教学理解。
听课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操作易复制,理念难模仿。”在记录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节的同时,更要分析背后体现的教学理念,这是区别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点,更是体现教师是否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一点。
在听课之余,我也能从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中抽出时间读书,了解当今语文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名师探讨的话题、同行研究的课题,每次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我最爱看《初中语文教与学》,上面收录了大量一线教师与名家的研究成果,每个版块与专题都从不同角度给予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很多时候,在阅读一些文章时,往往就会与自己的教学经历相联系,分析自己做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在对比中常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与思考,这也成为了我写论文的第一手资料。
得益于平时广泛的阅读,以及勤加思考的习惯,去年寒假与今年暑假写的两篇教学论文《对阅读教学中情境表演的思考》与《对课文改写进行对比阅读的思考》,分别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初中语文)一等奖与武进区教学学会论文一等奖。平时付出的努力,在这个时候终于换来了成果。不过成绩只属于过去,它留给我的只有自信与鞭策,今后的路仍要砥砺前行,继续努力奋斗。
新学期,期待自己能在工作室里崭露头角,成为职业理想中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一类人。
周文杰
2019.1.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