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定位:
●依据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目标:
●基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态,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益,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让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语文老师在工作室这一园地,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系列活动中,丰满羽翼,逐渐成为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排头兵。
二、教师培养
1.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热爱教育事业,热心语文教学,有比较自觉的教科研意识;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和比较扎实语文专业功底;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工作责任性强。
2.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参与一个周期的工作室活动,每个成员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立研究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能撰写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论文;专业水平能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3.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为课题开展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每个成员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
(2)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邀请全国著名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作指导或组织工作室成员至少外出学习一次。
(3)每学年认真学习一本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5000字。在工作周期内认真研读《兵法三十六计》,探讨兵法三十六计与语文学习策略的对接点,形成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三十六计的案例集。
(4)建立工作室成员定期研究制度,每学期成员集体共同研究不少于2次;以工作室网站为研究平台,随时探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交流个人研究情况。
(5)实践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公开课教学不少于2节,相互之间听课交流每学年不少于20节。
(7)工作室成员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笔记不少于15篇(人均不少于1篇),每学年至少发表5篇论文,其中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不少于3篇。
三、教育教学研究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上海教科院顾泠元教授说: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
关于课堂教学形态(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课型),学者们从理论上进行了诸多探讨。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课型的分类也各不相同。例如,美国学者古德基于师生关系将课堂划分为不能应对、贿赂学生、铁腕手段和学生合作等四种类型;日本学者佐藤学基于共同体的性质将课堂分成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课堂、群体型课堂和学习共同体;德国学者希尔伯特· 迈尔指出,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课堂教学形态:直接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我们学者叶澜认为,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王鉴在此基础上将我国课堂划分为知识课堂和生命课堂两种类型。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而课堂教学类型作为一种对课堂形态的抽象描述,它是课程理论或课程变革的标志。2011年《上海教育》第800期特刊就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课型进行了归结,分别为“经典课堂”“现代课堂”和“未来课堂”三大类型。其中经典课堂,包括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学,飞虹中学的分层递进式教学等。对现代课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静安教院附中的茶馆式教学——被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青浦一中基于预学习的自主课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学习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的讲学稿教学等;同时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未来课堂做了具体的描述。认为未来课堂一定基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形态。
课程改革20年来,除了被推介的哪些课型以外,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从实践的视角观察当下基层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其形态主要有三种:讲授型、互动型和指导型。讲授型指的是整堂课的多数时间由教师用口头语言辅助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说明与解释知识或技能和相应的结论。然后留下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或活动,进行反馈评价。互动型课堂指的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的课堂,但有两种不同层次,一是缺少思维的场面热闹,一是富有高阶思维深层互动; 指导型课堂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主要行为主体是学生,它虽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课型,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样的课型占比非常小。
我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类型,已经发展到介于富有思维的互动课型和指导型课堂之间的层次,这是多年来学校推进课堂教学转型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为了能让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从优质走向品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向更高层次提升,我们需要具体研究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
l 以学习为中心课型的基本架构
l 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学习起点的确定
l 适切的学习情境创设
l 课堂动态生成的价值判断和适时引导
l 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效益最大化
l 技术如何支持学习
(2)基于兵法三十六计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三十六计》是一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兵家计谋的宝贵遗产,其谋略中深藏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它虽然是一本兵书,但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可以预见,其军事思想和计谋智慧同样能成为发展优质教育,取得优异教学业绩的宝贵资源。为了能让兵家智慧与教育实践对接,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l 用教育的目光审视兵家计谋,寻找兵法策略与教学策略的对接点
l 运用兵法策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形成语文教学策略
4.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
国内外关于变革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任何有价值的新主意,要想有效就需要有深刻的理解、技能的开发和认真地付诸于实施。你不能强迫这些事情运转,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使人们能够考虑和促使人们考虑个人的和大家的见解,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开发的实践”。事实上,行为的改变不是单纯地靠学术研究就能完成的,它往往是在对照新课程理念、审视教学行为,边实践、边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发展的。因此聚焦课堂,以课型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式。我们将采用相互听课,共同讨论的形式开展活动,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现代的理念进行审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文献研究
廓清理论,明确概念;掌握动态,探求新路。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形成可见的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态。
(2)形成一本基于三十六计为内容的语文教学策略书稿并由正式出版社出版。
(3)形成一本在研究过程撰写的教学反思集
(4)汇编课题研究心得和教学论文
四、需要的保障、支持条件
1.专业引领的保障和支持
2.信息技术的保障和支持
3.研究经费的保障和支持
4.成员活动时间的保障和支持
五、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领衔人负责工作室方案的制定,帮助工作室成员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负责对工作室成员的考核、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成果总结,撰写工作室工作报告。
李月菊为工作室秘书长
2名成员负责工作室网站的建设
1-2名成员搜集相关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的推进提供及时的前沿信息。
六、工作室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的工作要求,比较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结合湖塘实验中学“菊香”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条 工作宗旨:以名专业引领和相互合作为方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研究载体,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为造就名师奠基。
第二条 遵循原则:在实验中学领导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接受实验中学名师工作室考核小组的评估和考核。
第三条 领衔人职责:
1.制定湖塘实验中学“菊香”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2.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负责对成员的评估考核;
4.帮助成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
5.完成实验中学安排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培训任务;
6.建立湖塘实验中学“菊香”名师工作室网站;
7.每学期开一节校级(或有同类学校20名以上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的)公开课;每学期作一次校级(或有50名以上的语文老师参加的)教师培训讲座(或报告会、研讨会);
8.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篇以上;
9.组织领导工作室成员开展各类培训和研究活动;每学期听工作室成员的课不少于20节;
10.及时总结,撰写好工作报告。
第四条 成员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心语文教学,有自觉的教科研意识;
2.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和比较扎实语文专业功底;
3.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工作的责任性强。
第五条 成员职责
1.制定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2.每人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5000字;
3.每人每学年公开课教学不少于2节,相互之间听课每学年不少于20节;
4.每人每学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5.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6.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