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范燕丽《中国石拱桥》课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1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文磊

  《中国石拱桥》课例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本单元语文能力教学点主要是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首先,要知道怎么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确定说明的重点。然后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通过课文的学习描摩,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无论是说明现象、引用数据还是阐释道理,都要讲究准确、严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本课又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但一篇课文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本课我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学习说明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并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每节课都有所侧重。

  课前我认真备教材、教参、课标和学生等,因此在上课前我的教学思路是:一、故事导入。二、预习展示。三、明确重点,研读课文。四、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在导入部分,通过讲述茅以升小时候看到桥塌事故立志建造最坚固的桥的故事,使学生急于想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对本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明文学习本身就有些枯燥,况且学生在初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也不好把握,说明文的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比较生僻,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在开始备课时,我首先考虑整体感知内容,划分段落写出大意后进行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介绍。但是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容还了解不深刻,容易架空分析,效率也不高。最后考虑从说明文的语言赏析入手,通过对说明文语言的揣摩,明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就把这个内容设计在了预习中,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说赵州桥的特征,我画简图的方法轻而易举的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重要性。由“肩”的赏析,学生轻松得出形象化的语言能够使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结论。进而举两段中明确数字和约数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分析,学生很快得出列数字和说话留有余地也可以使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的结论。通过欣赏语言学生浏览查找揣摩,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进而自然过渡到让学生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即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通过预习,学生整体感知说明文文体与其它文体的区别,特别是语言上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说明文的要求: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明确对象的特征;分析说的明方法;理清说明的顺序。

  第三部分明确重点,研读课文。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同学顺利的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呢?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提问过渡到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请五位学生朗读4-8段,找一找,比一比两座桥的异同?这可以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和朗读水平,有些生字词可以随文而教,同时通过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明确两座桥是共同点和各自具有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继续解决同学预习中提出的疑问:作者在举了赵州桥这一典型例子后,能否不举卢沟桥?为什么举例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不举其它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顺序能调换吗?从而让学生发现举例说明时如果是群体事物要注意分类说明,每类一例,且举例要典型。第四部分就是学以致用,当堂检测:请学生运用举例子说明的方法,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笔或尺,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我备课时的预想是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不要一节课内容太多,重点一两个点,且能掌握就好,这一单元四篇文章,每节课重点都有侧重,那一个单元的学习下来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说明文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在上课过程中我觉得我这节课设计的重难点都完成了,且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以致用,写小片段,课后我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的批阅,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很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很好的运用举例这一说明方法,且能注意到语言的准确性。但更多是我发现备课时我没考虑周全,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特点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明确石拱桥和中国石拱桥的区别及特点,从而能理清楚说明顺序,在研究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区别时,也可引导学生把握说明顺序,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课说明对象的特征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的评价语过于简单、重复。上完这节课我感觉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备课首要的是备知识,老师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及要传授的语文知识,要了如指掌。对于知识,教师要自成体系,这样教学过程才会循序渐进;课堂提问要有梯度,使学生每次回答起来都不觉得太难;有学生不会的知识,及时讲解;有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提醒温习路径;及时小结,注重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照应;利用好教材的配套练习。

  其实在上课之前,我在不断的准备这节课,教学设计也修改了好几遍,一直在想的是怎样使课堂从内容到形式更新颖,而忘记了怎样踏踏实实研究课,任何形式都是外在,根本还是应该实实在在上好课。在自己上完课后,特别是听了其他几位老师的展示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踏实、更扎实;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平时要多请教、多探讨;理论学习上要跟上,要多学习、多实践;每节课上完一定要多思考、多记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