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教师,振兴乡村教育
——常州市乡村初中数学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2次集中研修
为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乡村教育带头人,2023年12月13日,常州市乡村初中数学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第2次集中研修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顺利举行。培育站主持人、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伟俊主持活动,培育站导师、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初中数学教研员于新华,以及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初中数学教研员杨波老师参加活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如何扮演教师角色、如何实施教学行为,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绝非小事。培育站着力通过培训活动,使学员更深刻认识到“有高质量的乡村教师,才有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这一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学员对于乡村振兴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价值。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性教学能力,开阔其视野,使其了解和掌握更多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如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整体架构等。引领学员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科学施教,使每个乡村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员如何因势利导,激发乡村学生兴趣和潜力,开展素质教育,使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指导学员如何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挖掘乡村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资源,从而提高乡村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优化数学教学水平的能力,发挥乡村素质教育的优势。


建教学之基,在提高教学能力上下功夫
当前,乡村教育对教师所提的要求越来越高。赋能乡村教师,首先要把握其培养方向。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因此,培育站致力于为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指导,使学员能真正成为乡村学生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引导者,成为乡村数学教育的带头人。13日上午,由培育站学员、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的蒋超和陆樱花老师分别开设了《仿生折叠》、《探秘绿波带》综合与实践课。蒋老师的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仿生世界的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一种仿生折叠的方法,还用欣赏的眼光在比较中发现仿生折叠相比其他折叠方式具有节省空间、易于收缩和展开等优越性,从而丰富了学生对数学折叠的认识以及感受从生活中受到的灵感启发。陆老师将生活中的绿波带引入了数学课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何为绿波带,更是借助数学的手段研究如何一路绿灯的通过绿波段。在探究过程中,陆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设计方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渗透了数学方法。



强方法之智,在提升理论水平上下功夫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培育站学员的发展现状,培育站将本次研修的主题确定为大单元背景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与思考”,期望以综合实践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全体学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领学员聚焦知识传授,逐步转向对接核心素养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13日下午,培育站导师张伟俊校长做了题为《“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梳理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的背景现状,挖掘了其内涵特征,明确了教学要求,探讨了实施策略。

未来,张校长还将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带领培育站的全体成员,借助一系列聚焦“综合与实践”的研修活动进行学科融通,引领全体学员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共同推进乡村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更深处,从而更好地让“常有优学”理念以具体的行动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
高质量乡村教育,做则必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