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读书心得
问题驱动式学习指的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的方法。问题的出处并不重要,只要是好问题都能提升学习效果。如果该方法运用得当,可以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明确学习日的、集中注意力,并形成触类旁通的记忆效果。而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更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
自打我们咿呀学语开始,以问题驱动的学习形式就已显现:坐在婴儿椅的小朋友把满满一碗糊糊扣在地上,好奇地观望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跑来跑去的小朋友们总是忍不住好奇地抛给大人一个又一个问题;就连成年人也经常会上网搜索很多很多问题。问题驱动式学习真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好问题会创造一个思维连锁反应,而不仅仅是引出一个符合事实却死气沉沉的标谁答案。
六个方面:
一、问题驱动的原理
问题驱动式学习运用了促进学习的基本作用原理,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如何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下面,我们先从好奇心的基本原理谈起。
好奇心的机制
1923年,一名英国神经学家在测试半身瘫痪患者的神经反射时,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患者打哈欠时,他们的运动机能会暂时不由自主地恢复。随后一个又一个患者都出现了
相同的现象,在打哈欠的大约6秒钟时间里,瘫痰的症状似乎消失
“这是为什么呢?”此刻是不是有股力量在驱使你发掘其中的奥妙?这就是好奇心的强大力量。一旦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你就会把“我为甚么要学”之类的问题抛到脑后,直奔主题。好奇心也会激活大脑中的奖励与记忆系统。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会动用各种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去创根问底,即便没有任何外部奖励也无所谓。
解决复杂问题的机制
大部分问题驱动式的课程都会采用层次丰满,耐人寻味的问题。例如,我们能将北极光的能量利用起来吗?如何设计出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火箭?”答这类问题,我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想法才能构建出解决方案。以问题聚焦的方式可以把信息聚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思维网络,而非零散孤立的事实信息。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还会锻炼重要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用目标分解法来制定子目标,等等。打个比方,你要和朋友一起组织一场研讨会,这就需要针对预算、嘉宾、场地、宣传等方面设立子目标并逐一完成。因此,目标分解通常也适用于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各自认领任务,过程中还能学习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协商,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问题驱动式学习所需的高阶技能中,有不少都属于21世纪人才所需的核心素养,包括提出问题、评估证据、辩证思考、收集反馈与资源,等等。
二、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来促进学习
问题驱动式学习通常会出现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或基于提问的学习模式中。除了教会学习者进行有效协作之外还有三个关健点能促进问题驱动式学习的效果:①提出优质的问题,②担当指导教练的角色,③对提问的过程提供辅助支持。
1.提出优质的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习要以问题为开端,那么这个问题最好别太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算好呢?首先让我们来区分一下结构良好与结构缺失这两种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一般具备清晰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实现步骤或规则。有些时候,结构良好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步骤或算法来保证获取最佳答案。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干米的速度匀速前进多长时间能到达40千米外的目的地?”结构良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我将学过的概念变得条分缕析、熟稔于心,让掌握的技能手到擒来、游刃有余。相比之下,结构缺失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比如“我们该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研究这类问题的切入点可以有很多,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方案也各有侧重。相较而言,结构缺失的问题更适合让学习者深入钻研。
对于学习者来说,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或者逐渐变得有意义),在内心形成“我确实需要知道这件事情”的意识。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提问的机会。科技馆的展品就经常鼓励学习者在惊叹中引发疑问,“这太神奇了,怎么实现的?”其次,对于需要学习的特定内容,比如数学课上无理数的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本身量身定制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有人会问,如果不是学习者自己提出的问题,怎么会“引人入胜”呢?那么不妨先试着设计出一个吸引人的情境?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时,会分享自己从上述问题中了解到了什么,并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做出最初的假设。他们还会讨论自己不清楚的或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设定学习目标。随后他们各自开展学习,完成功课。当再次回到小组讨论时,他们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最初的假设并逐渐完善对问题的理解。有时候小组要经过好几轮类似这样的学习和讨论才能达成共识。最终,他们会跳出学习内容本身,从客观的角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2.担当起指导教练的角色,而非神坛上的哲人
如果你认为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授知识,那么要想理解问题驱动试学学习需要思维上的变革,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是帮助搜寻和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老师应当为学生树立逻辑思考与科学学习的好榜样,而不是剥夺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好的老师会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并不轻松,因为老师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判断,时刻把握教学节奏。当然,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也会让人十分兴奋!自己就好比一位优秀的篮球教练,虽然不亲自披挂上阵,但更要为球员出谋划策,帮助球队夺取最终胜利。平日里需要训练他们共同协作,处理好场上的各种状况,赛后也需要对比赛进行分析总结。
3.对提问的过程提供铺助支持
书中提到,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在提问过程中提供辅助支持至关重要。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教育者,不能仅仅等待学生提出问题,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当学生开始尝试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分享类似情境的经验,或者提供相关学科的前沿信息,为他们拓宽思考的维度,使问题更具深度和价值;在学生表述问题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以耐心和鼓励的态度,帮助他们梳理思路,用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疑惑。这种支持不仅能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此外,为了能给予切实有效的辅助,我们自身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了解不同学科的最新动态,以便在学生需要时,能够迅速给出恰当的引导和建议。
三、运用问题驱动式学习能产生的效果
问题驱动式学习能够打破传统学习的被动模式,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单纯接收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会主动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面对由问题引发的挑战时,学习者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努力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书中强调问题驱动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在不断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者会突破常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激发创新的火花。
四、如何培养问题驱动式学习的能力
根据传言,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我遇到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要在一小时内解决它,那么我会用前55分钟来思考并提出正确的问题,因为只要问题得当,解决它的过程就用不了5分钟。”学习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然后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是博雅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开放式的论文会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给出解答。
五、问题驱动式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老师在运用问题驱动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辅导的火候。一方面,如果给予的指导太少,学生们就会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困惑迷茫。虽然靠学习者自己解决问题是实现学以致用的好方法,但是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肯定不能缺少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如果提供的指导过多,老师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喧宾夺主,失去了提问教学的价值。如果将问题过度简化,就有可能把核心问题与关键信息都直接喂到了学生嘴边。
六、好例子,坏例子
坏例子(指导过少):老师把项目完全丢给学生,即没有行动上的辅助也没有资源上的支持。学生只能依靠自己有限的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
坏例子(指导太多):老师将学生需要做的每个步骤列在纸上和盘托出,学生只需简单填几个空即可。
好例子(指导的刚刚好):老师提供适当的辅导支持,帮助学生们理解问题的核心概念,例如供求关系、政府法规、消费者行为,等等。学生们需要自行决定问题的优先顺序,确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并思考如何从各方获取并整合信息。
心得:问题驱动
1.核心的学习原理是什么
通过回答提出的问题来开展学习可以激发好奇心、增强学习的目的、集中学习注意力、让知识融会贯通,还有可能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习什么有帮助,举个例子
在人类与环境的单元中,同学们希望探究噪音污染如何影响学校周边的野生动物。老师帮助学生们提出合理的研究问题,分析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与有待探索的内容,并决定了如何评估、汇总不同来源的信息,等等。学生们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科学、数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海洋中徜徉。
3.为什么有用
问题驱动式学习能够调动多种有效的学习机制:好奇心驱动奖励和激励机制;以解决问题的眼光来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以同样的心态去应用知识;核心问题能“以点成面”,把零散的信息聚拢到一个逻辑网络中来,增强记忆效果,便于日后回忆。
4.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①学习者无法应用学过的知识。
学习者已知大量信息,却看不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学习者缺少有效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策略。
②学习者对学习感到越来越疏远。
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目的只是取得好成绩。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学这些?”
③学习者不会自己定义问题,提出问题。
一小朋友抱怨说这个新的问题老师没有教过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5.使用的范例
①学习者自发提出导引问题。
科学博物馆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一旁的讲解员还会辅助参观者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②老师围绕着导引问题组织学习活动。
在一节讲授社会与经济的课上,全班都在尝试解决一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怎样说服学校在校门口铺设几个减速带。
医学院的培养方案围绕着患者的诊断案例来组织课程。
6.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学习者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不堪重负。
②老师提供的辅助过多或过少。
介于课程的深度、广度、课程大纲,以及教学时间等的限制。
让问题驱动式学习很难融入课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