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读《教育的减法》有感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减去负累,回归本真 —— 读《教育的减法》有感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内卷” 之风盛行的当下,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减法》恰似一股清泉,为众多在教育迷雾中徘徊的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早在 “双减” 政策正式落地之前,朱教授便以其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与深切的人文关怀,着手为天下父母撰写此书,旨在从根源上缓解教育焦虑,为孩子卸下过重的负担,引领他们走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拨云见日:剖析教育焦虑根源

《教育的减法》开篇即深入剖析了家长教育焦虑的根源。朱永新教授指出,社会竞争压力的层层传导,使得家长们将过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生怕孩子输在所谓的 “起跑线” 上。这种焦虑如同无形的绳索,不仅束缚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更让孩子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不堪重负。书中提到,家长们盲目追求成绩与证书,忽略了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导致教育本末倒置。通过对这些根源的清晰梳理,让读者意识到,只有直面并理解这些焦虑的来源,才能找到为教育做减法的切入点。这犹如在混沌的教育困境中拨云见日,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初衷与方向。

二、减法之道:探寻教育本真路径

朱教授在书中为教育减法开出了诸多良方。他强调要减去过度的学业负担,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时间与内容,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世界、发展兴趣。同时,也要减去不当的教育方法,摒弃填鸭式、高压式的教育,倡导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例如,书中提到应鼓励孩子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拓宽视野、丰富思想,而非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对教育本真路径的探寻,让我们明白,教育并非是一味地做加法,堆积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回归到培养 “完整的人” 这一核心目标,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情感培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通过减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三、幸福完整:构建教育美好愿景

《教育的减法》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认为,幸福的教育不应只有忙碌与压力,更应有快乐与满足;完整的教育应涵盖知识学习、品德培养、艺术熏陶、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书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图景: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在课外活动中尽情释放活力,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爱下形成健全的人格。这种愿景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幸福、创造价值的个体。当我们为教育做减法时,实则是在为孩子的幸福完整人生做加法,让他们在有限的童年时光里,收获无尽的成长财富。

《教育的减法》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佳作。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减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引导我们在教育的征程中,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以更加从容、理性的姿态陪伴孩子成长。正如书中所言:“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愿我们都能在教育的减法中,找到那把开启孩子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钥匙,让教育回归本真,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