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肖翔
经典摘抄:
三十多年的执教经验使我坚信,对于“后进生”而言,上面我们提到的“第二套教学大纲”意义重大。对这些学生而言,把学习任务局限于背诵那些必须要记住的东西毫无裨益,反而会让他们的思维更僵化,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坏习惯。我曾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压力,最后得出了结论:扩大阅读范围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的,这些孩子必须加大阅读量。我在教三至四年级和五至八年级时,非常重视给每个“后进生”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和书籍,这些文章和书籍会用最鲜明、最有趣、最有吸引力的方式讲解各种概念、结论以及科学定义的内涵。应该引导这些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找我,这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反思与感悟:
对这些儿童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 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涌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一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成该知道,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易对他们是种莫大的鼓舞.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教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后进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对于班上那几个成绩总是不理想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我也很头疼。曾经使用各种办法仿佛也无济于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赏识教育的理念” 。 教师应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而有时,我们教师又常常因为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引起的怒火而忽略了后进生那仅有的、微不足道的优点。实,我们应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 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