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华: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马艳华

中队辅导员是中队队员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队员模仿。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队员的创造能力,中队辅导员首先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表现在指导队员和队员一起设计、组织创新活动。

众所皆知,一所学校的良好生存、健康发展,她离不开一个好校长。而校长的工作,又少不了“左右丞相”——教导处和少先队的支持。面对新时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的正常功能,她关系着课改实验的成败。现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中队纪律是中队为了维护中队的利益并保证工作的进行而指定的,要求每个队员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则制度。长期以来,常规管理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中队辅导员管理中队的一个重要方法,殊不知,就在你紧握着常规不放的时候,孩子的个性火花很可能被浇灭了。大量研究表明,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发展。个人总要受到业已形成的现实关系的制约,不能仅凭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在一个中队中,队员也必须遵守中队指定的相关纪律。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孩子的个性,放开孩子们的想象翅膀,却又不能很好的把握中队管理要求,不能正确处理常规管理和队员自主发展的关系,以至于队员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怎样来处理队员的量化考核和队员的自主管理之间的关系呢?

一、提出合理的量化考核要求.

为配合学校加强队员管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百分制考核的量化考核。评分以周为单位,每月通报一次,每学期期末或下学期初进行汇总。计算方法:基本分(100分)+加分值—减分值=量化总分。量化考核是考核队员平时表现,参加评选与奖励的主要依据。

1、减分的项目:

上课时,看课外书,睡觉,说闲话,听音乐等情况等, 严重顶撞教师者, 还有值日卫生情况不好,不注重仪容仪貌,课后,进入网吧或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完成作业均要扣分。

2、加分的项目:

上课时被当科老师特别表扬,为中队争得荣誉,增光添彩的队员,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情况的队员, 都要加一定的分数。

每学期对量化总分高的队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名额不少于总队员总数的10%。学年量化总分在全班前1/3者,方可获得本学年度的各项评优资格;在组织发展中,将优先考虑。学期量化总分低于60分的队员,以书面形式或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必要时请家长到学校面谈,同时责令该队员写出检查并列出整改措施。这些奖项的设立,为中队队员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不仅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也增强了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看到希望,看到进步。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队员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由队员会、团委牵头,发动队员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根据队员存在的实际问题,由辅导员确定队会,演讲,对报的内容,开辟队员论坛,校园文明标语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队员进行自我锻炼的平台。充分激发每个队员自主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爱护队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中队管理的积极参与者。自主管理,很容易流于形式。实施自主管理,一方面能降低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队管理实效;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发挥队员主体智慧,锻炼队员自主能力,提高队员个人素质。如何让自主管理落到实处并生动鲜活起来,作为中队的一员,每个人有义务有责任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我希望每个队员在集体的心目中刻下自己名字,在集体的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不希望有队员成为集体唾弃的对象,成为集体的负担。我理想的状况是,让每位队员在集体中找到归宿感,让集体因为你的存在而美丽。每个中队都应为队员建立个人成长袋,把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装进成长记录袋。队员们把它当作知心朋友、最心爱的宝贝,大家把优秀作业、获奖证书、优秀文章、队员的个人评价资料、小组评价资料等都可以装进成长记录袋子里。袋子逐渐地丰满起来,成为队员进步的标志,队员们从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集体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有进取心,有正义感,会不时的提醒自己的懈怠,会敲击自己的懒惰,随着集体奋进的湍急,扬其波而逐其流,携手前进,和谐温馨,气馁了有人打气,懈怠了有人鼓劲,进步了有人喝彩,徘徊了有人前来引领。为正确引导队员进行自主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每周一队会时间,都将由上周值日部门与班长进行小结,众所周知,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主管理的落实和实行,甚至影响到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因此辅导员鼓励值日部长认真总结,要求要总结全员参与的情况,各人负责的项目,之后由除本组之外的所有队员进行评分。全员参与,各部门成员都要进行管理,各部门要定好自己的奖惩措施,在总结的时候,全员参与的程度直接纳入评价的机制中,而这恰是自主管理的坚实基础,大家都是管理者,所以相对能够配合管理,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风度,因为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管理好中队,让自己在一个健康积极进取文明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三、充分尊重队员,实施民主管理

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者直接由队员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也属民主选举,但队员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队员,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队员。在实践中,我采取了队员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队员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队员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队员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越来越重视培养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队员自主管理是队员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的管理模式。在创建中对的过程中,没有中队队员的自我管理,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中对,队员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对主人。如果一个中队没有队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辅导员要结合本中对情况并充分征求队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好详细的队规。因此,教育和指导队员学会自我管理,是辅导员进行中队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队员观:把队员放在学校教育的主体位置,以队员发展为本,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队员的内在动力,为每个队员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队员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健体,主动参与,最终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一个良好中对的形成,仅仅靠几个班干部和老师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给他们不断进步的机会。队规的确定虽然对队员起到了约束作用,但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也调动了队员参与中队管理的积极性。刚开始时辅导员一定要协助中队干部,精心指导,实践中在恰当的时候放权给队干部。如:对一些中队的量化考核,队干部有权力对中对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基本的组织领导能力等。队规实施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规章面前人人平等。树立队干部平等、尊重、尽职、主动、团结的意识。例如:在中队中实行“今天我值日”的制度,按学号进行值日,管理少先队的日常工作,这对于每一个队员都是一种挑战和锻炼,当然每个队员的工作能力不同,成效也不同。作为辅导员,对于那些能力差的队员,不要责难,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对于工作做得好的队员要及时鼓励表扬。这样,队中就会有更多的队员得到锻炼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应该认真抓好中队管理工作,使每一个队员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队员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队员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中队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中队自主管理有利于我们达到这一最高目标。一个成功的,蓬勃向上的中对的形成,是作为一个辅导员的最大享受,也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最高奖赏,这样的中队最终会走向辉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