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兰:读《为思维而教》有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读《为思维而教》有感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吴秀兰

今天读到了144页的《对话的艺术》有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主体,有了问题,数学才能激发人们去探索、去研究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教学反馈的方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优化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水平。有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式教学的实质,价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为了营造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老是提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面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果把时间花在了细枝末节的地方,却一步一步地远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似乎师生互动就是简单的一向一答, 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反馈和交流。

对话式教学实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运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没有疑问的地方创设疑问,促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并能够将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引至对与错、是与非的对立点上。应避免对启发式教学做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避免将启发式教业活于形式的做法。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在对话式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问题是教师有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有效利用。

课题中的提问,在大部分教师看来,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把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来,不至于走神,其实提问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思维始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一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种外部的、 语言化的思维正是在提问中开始的。

市教研员徐德同老师说过:“课堂上的问题引领,要关注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分析问题?解题后做什么?”,通过我们的问题,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看到远方的风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多思考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适当的难度;是否针对了具体的学生;学生回答后,有必要的反馈。

课堂提问可以运用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提问的方式不同,数学课堂的效益就不同,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不同,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