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文化与教学设计》心得
黄文翠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变教为学”是改革的一种趋势。建构主义主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认知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意义上建构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策略也发生显著变化。目前我们看到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有问题或项目学习的影子。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M。赖格卢特(Reigeluth)提出了“问题空间”和“教学空间”的设想。
徐斌艳等以问题空间和教学空间的划分为基础,将“问题空间”拓展为“活动空间”,将“教学空间”改变为“知识空间”。这里,“活动空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自主知识建构活动的空间。活动空间关乎让学生做些什么事情,探索些什么问题,参与什么活动。“知识空间”是指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更包括情境性、程序性、方法性的知识。发生教学法认为,只有当学生产生足够的动机,才能让他们开始学习某个主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们所说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借由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与环境、老师和学科知识等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成物。知识问题不只是如何选择知识然后加以传授的问题,而是如何分析或设计出一个蕴含知识探究的学习活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当前知识走向目标知识的过程,而这一跨越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以及积极建构知识。为此,学习活动有四种形式:相关数学史料的阅读,记作AR(read);基于问题学习的连续统,记作AP(problem);知识主题的探究式学习,记作AC(cause、explore);巩固知识的解题实践,记作AE(exercise)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