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芬: 学校与社区协同教育的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学校与社区协同教育的实践案例

我们2班有一位杨同学,从初一刚入学开始就是大家公认的“杠精”,军训第一天他就和教官上了,教官的指令他不执行,我找他做思想工作,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掉眼泪,但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他不记仇,没多久就忘事了,可是老毛病会重犯。他平时爱玩游戏、玩手机、课上制作卡片,学习吊儿郎当的,经常找不到作业,特别是上课时找份教学案要找半天,周末作业经常抄袭或不做,学习得过且过,我也经常跟家长沟通,让他们关注孩子在家的作息安排,特别是周末,一定不能放纵孩子,但是家长也拿孩子没有办法,苦口婆心地说教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刚开始我和杨同学妈妈交流的,但是发现收效不大,后来小杨有学习上的问题我就直接跟他爸爸联系了

初二上学期接近尾声时,我跟杨同学的爸爸沟通过,对小杨的寒假学习生活提了要求:寒假期间要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完成各作业,注意查漏补缺、劳逸结合,尽量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特别是玩游戏家长也比较配合。杨同学家住在武进天豪大厦,小区附近有武进图书馆,还有文慧园。小杨有时也会去武进图书馆看书、作业,那里的学习氛围会好一点,学习之余也会去文慧园散散心。

有一次,杨同学去文慧园玩,在公园里偶遇了几个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了起来。在一处空旷的地方他们发现有一堆砖头整齐地码放在角落里,于是他们擅自行动,把那些砖块搬到了池塘边,准备修建一座“水坝”,哪知道公园里的一位保安接到举报“杀”了过来,几个小伙伴吓得一溜烟跑掉了,杨同学也慌了,准备开溜,但转念一想:“砖头既然是我们搬来的,那就应该承担责任。”于是他就停下了脚步,并呼唤朋友一起停下可这些“狐朋狗友”早跑没影了。于是杨同学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责任,搬起了砖头。起初他将砖块一块块往上堆,但保安看见这样放不妥当,就过来指导,教要第-块横放,剩下的砖竖放,这样往上叠就客易拿了,果然没过多久,所有砖头被放回原处,杨同学也累得不轻。此时保安走过来杨同学比他的朋友“有责任感,更像男子汉”。杨同学顿悟了:男子汉就要顶天立地,做任何事都要有担当、负责任。外,杨同学还认识到了从事体力劳动者的辛苦,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公共物品是不能随便乱动的。而且杨同学还发现尽责任是天下第一乐事,尽完责任的那种愉快感从未体验过的。经历这件事以后,杨同学也收获了至宝——责任心。

有了寒假的这次经历,在初二下学期,杨同学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现在的小杨很热爱学习,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同学们也见证了杨同学新学期的破茧成蝶。看到他很晚还在学习,家长都有点不舍,老师也感到心疼,可谓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了。在班会课上,我决定以杨同学的亲身经历作为契机来鼓舞其他同学。当同学们听到杨同学的“搬砖记”时都惊讶无比,最后,当杨同学说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努力目标时,更是振奋人心,顿时掌声四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人生终将闪耀。

通过杨同学的案例,我也感受到了社区的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体验社区文化资源,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案例中,虽然文慧园里的那位保安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对一个普通的孩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种教育就像催化剂,促成了杨同学的蜕变,这样的教育影响也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这种经历不是刻意的“挫折教育”,它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非常美好,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光靠老师和家长的持续说教能媲美的。所以我们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身边的学习机会和自然资源,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教育力量。学校与社区协同教育的实施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补充和滋养,通过实践活动,相信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