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华:感同身受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常州市乡村初中数学教育带头人培育站

教育案例:感同身受

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马艳华

初进教室,四十多双眼睛看着我,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一直以来,我认为学生喜欢一门课总是先从喜欢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开始,除了端正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以外,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人格的魅力,从而自发的愿意学好这门课。

一次数学课上,我正在兴致勃勃的讲课,大家也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也暗自高兴着。突然,最后一排的A和B两个孩子举起了课本挡住脸,假装讨论状,却传来了阵阵笑声,这笑声在教室内显得特别的突兀,特别的刺耳。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丝不满,想借此机会“杀鸡儆猴”。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他俩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A、B两个学生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随着我一路走过去,心里却平复了很多,想着这两个孩子平时还是蛮遵守纪律的,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如果我当着全班学生批评指责他们两个,也许就伤害到他们的自尊了,而且也会破坏学生们讨论的氛围。想着想着,于是我慢慢走到他们位置旁边,轻轻的在他俩桌子上敲了敲,他俩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什么也没有说,认真讨论起来,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

原本我打算午自习的时候单独叫他俩到办公室问问情况教育一番,不料,课间期间,他俩的班主任递给我两张小纸条,说是A和B给我的,我诧异的接过纸条,都是他俩道歉的话,说意识到自己错了,影响了课堂,还说很感谢我相信他们,没有当众批评他们。而自此之后他俩再也没有违反过课堂纪律,甚至班上有同学不遵守纪律的时候,A同学还会主动指责。

虽然我只教了他们一学年,可是第二年,他俩依然会经常和我联系,教师节的时候送我一朵花,考试过后会告诉我成绩……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在你无意的言行中,就可能造就一个人才,也可能损失一个人才。教师的责任不可忽视,我们一定要爱护学生,更要懂得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要严格也要温暖,要做一盏点亮学生心灵之火的灯,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提起家访,第一感受是完成任务,尤其初三中考早已结束,去谁家好呢?和学生家长联系好后,为了少给家长添麻烦,我们等到下班时间再出发。

我们九2班的语数外三位老师一起出发。第一站,来到XX家,孩子已经在楼下等着我们。一进屋内,XX的妈妈小凤就很热情的端来了切好的西瓜、洗好的西梅招待我们,孩子也很懂事的给我们泡好了热茶,我们很是过意不去。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XX一家是过来打工的,在工厂的宿舍区租了两间屋子,两间带阳台的屋子里各放一张大床,一个暗的阳台做厨房,另一个用来晒衣服,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虽然并没有招待客人的地方,我们也只能坐在床边,但是很温暖,很亲切。

第二家,是XX家。孩子也早早的在家附近的路口等我们,穿过小弄堂到达他家门口,他家是租住的一幢两层的小楼,房子不大,也没有仔细装修过,还保留着水泥墙面,屋子里光线并不怎么好,但是家里收拾得很整洁。一进到屋子,XX妈妈就拿来三瓶冰好的矿泉水,绕过楼下的厨房,我们沿着楼梯走上二楼,来到XX的房间。进去后,有两张小床,一张小小的书桌,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很简单的摆设。孩子的妈妈一直招呼我们,我们坐在床边聊开了,得知XX还有一个弟弟在我们学校读初一,成绩还不错。再经过了解更发现他们兄弟俩的不易,父母忙工作根本无暇他俩,每天的作业都靠他们兄弟俩自觉完成,还有电脑和电视的诱惑。当我们提出疑惑,就一张靠墙的小书桌,两个人怎么用时,他妈妈不好意思的说她也不知道这兄弟俩每晚是怎么完成作业的,每天工作回来实在太晚,很多时候两个小家伙已经睡了。庆幸的是两个孩子都很不错,成绩也都不错,XX更是以577的分数进入了横山桥高级中学。走的时候家长再三挽留我们吃晚饭,几番推辞之后我们离开了他家。

这一次的家访就算结束了,可是这次家访所带来的感触却回荡在心头。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学生有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外来子弟,真的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当我们感慨我们的学生家长不如城里孩子家长对孩子学习那么上心的时候,可能我们忽略了,我们孩子的家长还在为温饱而奔波;当我们感慨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差的时候,可能我们忽略了比起很多城里的孩子,他们已经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有了更大的毅力和自制力。

一个连专门写字做作业的地方都没有的孩子,他能每天不折不扣完成作业,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诱惑这么多的情况下,没有家长监督督促的情况下,孩子能坚持完成作业,这样的自律也已难能可贵。

如果不是这次家访,我们很难理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在平时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方式方法就稍显简单粗暴了,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不易,才能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更有效的实施教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