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好学生
蒋超
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又是什么?这是我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值得深究的问题。当今的社会形势,学习成绩肯定不是衡量学生的关键指标了。有些学生很听话,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的头头是道,做完之后却无所事事,难道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在学生群体中为人处世方面行为不端,难道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吗?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平平,但却持之以恒,永不放弃,难道这样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吗?
听话、守纪律、有礼貌这是绝大多数老师评价好学生的标准,特别是班主任对这点认识更深。我认为这一条值得分析,应该辩证地去看。有些学生不是不听话,而是不听某些话;不是不守纪律而是不守某些纪律,但我们却不能以此就说他是坏学生。比如说,教师大讲特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话学生就不愿意听。现在,知识爆炸信息媒体很多,不让学生参与不可能,当然这种话不听,也不能怪罪学生。再比如,课堂上学生有强烈地发表欲望时,你反而要他闭嘴,说他不遵守纪律,这也就不能怪学生不遵守纪律了,这时输导要比遏制强的多了。我经常在想,有思想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说不定就是个将军呢!我就举我们班三个案例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案例1:我们班有一名白姓同学,在校表现很积极,对老师的建议也认真实践,各科成绩也很突出。但在家做完作业之后就沉迷于电脑,父母劝导之后就与父母抬杠。这样的学生我认为还没有达到好学生的资格。所以我沟通了他父母,一方面和他商量上网时间,另方面督促限制大家核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求他每周六晚上和我电话交流一次,谈谈周末的安排和心得。一开始,该生还埋怨母亲打小报告,一度怨恨母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它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自然而然得就慢慢适应,埋怨也少了,得失也多了,既培养了周末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又养成了时时总结自己得失的好习惯。这将为他真正走向“好学生”埋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2:恽姓同学,成绩优秀,特别是理科很有见地。很多学生崇拜他,并不是崇拜他成绩好,更多的是崇拜他不要经过努力,就能学好理科的这一种不劳而获。因为他在班级里鼓吹自己,扰乱视听。并借着自己的成绩,散播一些不健康信息,这样的学生不仅不能列入好学生行列,以后进入社会,那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对于这种学生,我首先从各种班会、电视、新闻等媒体旁敲侧击地否定这种投机取巧,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学生渐渐孤立他。其次就是时常找他倾谈,时时提醒。渐渐使他步入正轨。
案例3:陈姓女生,成绩相对落后,却在某一天的心灵沟通上写下了一个要求。她觉得班级里多数女生体育课很懒动,不进行体育锻炼,她因为曾经小学担任过体育委员,想尝试担任体育委员。我很佩服她的勇气,一个个子小小的女生,能有这样的勇气,关键是有这样关心集体的心,一时让我很震撼。更让我震撼的是以后每天记录班级学生体育课的详细情况,并展开自己的评价,而且长久坚持。我认为她前途无量,事实上,这种负责和坚持,也带到了她的文化学习上来,课间总看到她静静的思考,第一时间巩固课堂知识。她已经从班级的后面渐渐稳定在班级的中上游,而此时的她,还在不断的坚持中。也许在有些任课老师眼里,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在我眼里,她是个潜力股,是个好学生,将来也是个受人信赖,可以委以重任的社会栋梁之才。
其实,天生优秀的学生其实很少,相反,那些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学生,我认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时刻在迸发着进步的火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进步成长的学生。记得有个学生给我写过这样一段话:“老师,第一次我的数学成绩有了这样大的进步,我很开心,这也是我第一次给您写我的心里话,希望以后的我可以继续进步。”是的,她在追求进步,她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她想要的美好。我想,当每个学生得到肯定并且收获果实的事实,他会告诉自己,我将一直优秀,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真的要我定义好学生的标准。我想,在我的眼中,好学生就是那些善于反思自己的过去,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的;能够不因成绩差而自卑,并努力学习的;不因成绩优秀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因外物而看低自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深深爱着自己母亲和这个世界的。但是我也要告诫自己: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他克服那些小缺点。这样他将是一名好学生,你将是一名好老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