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永不止步
——由一次考场“小意外”所想到的
【案例背景】
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应该首先是一个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正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体现。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个性张扬、敢于表达;他们充满朝气、理解能力强。但是,他们缺少理想和信仰、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漠视责任、蔑视义务、完全的自我……要知道在众多优良品质中,责任感是那样朴素而又十分可贵。可惜在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更是忽视了子女责任感的教育。导致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来看,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对自己学习的要求不高,成就需求低,纪律意识谈薄,生活自强能力差;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不爱护,破坏公物等等,可以发现他们的责任感日益淡薄,令人担忧。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中,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
对于责任,西塞罗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是我们的国家赋予了我们应尽的义务。”
因此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树立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教给孩子责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作用。
【案例描述】
在期中考试时,我负责阶梯教室的监考工作,考试铃声响后我拿着试卷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考场,心里想着这次监考工作肯定很顺利,因为阶梯教室全是学校的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等生。不出所料,当进入考场后,发现考场里纪律很不错,学生们已经按照要求做好座位。
“大家安静下来,同学们,考试规矩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吧?”我和以往一样开始了我的考试开场白,“清楚”一声整齐的回答声让我在心中更是赞叹不已,好学生就是好学生,训练有素,很有规矩。“坐在第一考场的你们都很优秀,希望考试时你们都能遵守考试纪律,展现出你们自身的良好素质”,“呵呵呵...”“那是,肯定的哇”学生们给了我一个个很满意的答复。“那好,现在开始分发试卷,考试正式开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将试卷交给坐在第一排第一列的同学,请他将试卷从前向后依次传下去。他也迅速的拿好一份试卷,并将剩余试卷传给后排同学。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看到他们传递试卷的表现,我觉得很满意,准备转身回到讲台,脑海中还想着如何准备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就在这时,当试卷传到最后一竖排传递时,前面的第一位是位男生,他接到试卷以后快速从中剥下一份将其余的往后传,但是一不小心把试卷“吱”的一声撕破了一张,只见他很迅速的低下头,连四周都没敢看,然后又慌慌张张地偷偷看了一下我,我故作没看见,接着他迅速的调换了一张试卷,把被自己撕破的那份试卷和剩余试卷一起传到了后面的同学手中,之后回过身来拿起笔,很快的在试卷写上了班级姓名考号等一些信息,同时脸上很镇定,表现出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此时那份被撕坏的试卷已经传到最后一位女生手中,“老师,我的试卷是坏的”瞬间,许多目光注视过来,“其他同学开始考试,你的试卷给我,我帮你换一张”于是我回到讲台从试卷袋中取出备份试卷交给女生,同时我注意到那位男生因为感受到异样的目光而再次低下了头,与此同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上次月考中几乎是相同的画面,也是前排的一位同学无意中撕破了一份试卷,那位男生却小心翼翼地留下残破的试卷,把完整的试卷快速传递给后面的同学,然后满怀歉意向我微笑了一下。相同的故事却不同的结局,这时的我内心充满了不平静,同是一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却出现了一位勇于担当,一个选择逃避的两种不同的做法。只是传发卷子这么细微的小事情,但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面对问题时,是选择坚持担负责任还是选择背弃责任。
我不禁思索作为班主任,我能做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必须做些什么!
【案例反思】
面对区区一张试卷,似乎谈不到多大的责任上,其实不然。无论是事、物、人,当交到你的手上时,你就对它有了义务。而面对物时,负责的对象便是自己。诚信和责任作为一个人处世的第二张脸,其重要程度不言自明,而现在社会却少了一部分人来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是不知道责任为何物,更不是不知道责任的重要,而是面对着重要的“责任”二字时,有人觉得力不从心从而选择放弃。
所谓觉得力不从心,无非就是认为责任难以办到。但事实上就像在更多坚持负责的人心中违背自己的责任难以办到一样,责任是人最初都有的,坚持下去更是会成为一种习惯。如上述要不要将破损的试卷留给自己的事例,选择抛下责任,有一部分就是在对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选择中慢慢偏离了诚信的轨道。
试卷事小,一份试卷的好坏在一次普通考试中不能代表什么大的问题;然面对大事时,如果选择抛弃自己的责任心,那么你的抉择将会影响到自己、影响到他人。权衡利弊固然重要,但当你迈出一直坚持直行的大道时,既偏离了“真实无妄”,在某些时候更是对自身道德的践踏。牵一发而动全身,“责任”虽仅两字,有时却关乎重大。
放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来看,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定然会犯错。同学们学习时有了些过失,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一个个小过错,其实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但有些同学还不能够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会在很不适当的时候文过饰非,使自己丧失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这对自己本身其实是不利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国外遇到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外国小孩儿在用完公厕后,由于个子不够高,便千方百计地设法冲掉马桶里的污物。龙永图被这个孩子的举动深深打动。与之相比,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
我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遇到困难时都选择了逃避,不敢承担,那这个国家会失去希望,失去未来,此时的我也正感受着自己肩上的责任加重。
古人虽说“子不教,父之过”,可现在的孩子一半时间是和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一起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我们教育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过度的重视课本知识教育,拼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人”做好。两场考试中两个不同的孩子的做法也给我深刻地上了一堂课。它也许会改变我今后对怎样教育好一个孩子的方法,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社会中最起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我很庆幸我在开学第一天向我的学生们说了这样几句话“你们都是有缺点的好学生,你们会犯错很正常,但是一定要有承担错误的勇气!比如,某某同学把玻璃打碎了,如果你赔不了,老师可以帮你赔,但请你一定要主动站起来告诉我是你打碎了这块玻璃!”,所以对于班级同学犯错后主动承认,我一直很欣慰。
我国著名学者班华把“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定义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能对学生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浸透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只有当我们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 时,才会对父母、对师 长、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怀有种感激的心态,学会珍惜爱、创造爱以及奉献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我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责任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的每一个部分,尤其要善于捕捉细节,把握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真正的责任教育。 肩负责任,是我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有了责任心,我们便能在人生旅途的岐路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