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智:教育应是心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丽萍

教育应是心的教育

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 颜廷智

教育案例:

夏雨婷(化名),初次见到她时,她扎着马尾,刘海很长,遮住了双眼,上课低头时甚至遮住了上半张脸,看不清她是否在认真听课,偶尔提问她,也总是不知所云。

下课时,她很活跃,脸上总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和男生打得火热,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男生她都能认识一些,和他们讲话、开玩笑总是很大声,笑起来肆无忌惮。班上的女性好朋友只有一个,叫葛梦茜(化名)。葛梦茜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妈妈改嫁后又生了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基本不管她,她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为缺少关爱,她通过手机认识了不少社会上的男性朋友,还经常和这些朋友约好一起去酒吧喝酒。在学校,夏雨婷和她几乎形影不离,周末也经常在一起。

一个月后,夏雨婷开始漏写作业,故意不写作业,在教育无果后,我决定和她的父母谈一谈。第一次,她的母亲来了。从与她母亲的交谈中得知,她们一家四口,夏雨婷还有一个哥哥,哥哥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哥哥对妹妹是否读书并不在意。母亲是外地人,没有读过书,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夏雨婷对这个母亲很是不屑,讲粗话,翻白眼,态度十分恶劣。父亲脾气不太好,平日对这个小女儿很是宠溺,但是如果脾气上来了,就死揍一顿,有一次因为女儿周日晚上作业还没做,就把女儿所有的书都撕了。

据夏雨婷的母亲说,夏雨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在长跑方面比较突出,所以去溧阳体校读了一年书,想往体育特长生方面发展。可是这一年中,孩子变化非常大,学会了满嘴粗话,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并且哥姐相称。父母察觉到不对,一年后,又从体校转学至普通小学,可是为时已晚。

我加了她母亲微信,并且和她交待,每天晚上的作业拍照上传给我,用这种方式来监督她。很长一段时间,效果良好。

202312月22日,夏雨婷和葛梦茜两人离家出走了。同桌在抽屉里找到她们上课传的纸条:早上6:00相约在车站见面。当天晚上,夏雨婷的父亲说孩子找到了,并从无锡将她带回。至此,葛梦茜本学期都没有来上学。夏雨婷第二天在父母的催促下,姗姗来迟。

经过再三询问,夏雨婷将全部责任推在葛梦茜身上:是她联系网友让我陪她去,去了之后,我去找我的朋友,她去找她的网友,这个网友辍学在家。后来朋友让我打电话让父亲来接我回家。葛梦茜有很多社会上的朋友,都是通过qq认识的,有两次晚上开车带我们去城里酒吧喝酒、抽烟,到凌晨送我们回来。

夏雨婷的父亲表示,非常担心女儿的安危,回来并没有询问事情经过,都是葛梦茜的问题。平常周末孩子都是被反锁在家,也接触不到手机。

这之后,夏雨婷明显学习不在状态,上课眼神空洞游离,作业虽然写,但是开始抄袭或者瞎编乱造,多次找她谈话但效果不明显,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

20243月份,因为某些原因,夏雨婷开始出现作业不交,不上传的情况,和其母亲联系之后,其母亲说,和她父亲最近关系不太好,不在家。于是又和其父亲联系,很明显其父亲管不住她,。

没过几天,同事发来视频,视频上的夏雨婷大白天在政府前的台阶上揪住一位胖胖的女生的头发,在凶狠地骂着什么,旁边一群学生在起哄,在用手机拍视频,说当时民警都去处理了。我第一时间把视频发给她母亲,她母亲只问一句是不是夏雨婷,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就没再说什么。

这之后,班级里的学生不敢和她讲话,违纪之后也没人敢告诉老师,都害怕回家路上被她欺负。

2024415日,周末放假结束,夏雨婷没有来上学,其父亲说找不到她,已经报警。一个星期天后,她带着纹身来学校上学,手臂上多了无数道小刀划痕。其间她一直住在一个辍学在家的女生家里,朋友的家人都很热情好客,收留了她。

422日,鉴于夏雨婷的种种表现,在经她本人和父亲的同意之下,学校决定给她记大过处分,希望通过此处分教育本人。她自己也承诺,会洗掉身上的纹身,减少与社会人员的联系,不再逃学,力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430日,处分刚过了八天,发现她带电子烟进班级。

五一假期结束后,夏雨婷没来上课,其父亲报警。此后,她都没进学校。

他父亲说想帮她转学,也许还是让她去读体校。

 

教育反思:

很显然,这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案例。

在教育夏雨婷的过程中,我有深深的无助感和困惑。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还能多为学生做些什么?疫情之下的线上学习如何才能兼顾每个孩子?网络环境下如何让学生交健康的朋友?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反观整个教育过程,我常想:如果我多想一步,多做一步,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

1.多一份爱心,从和她做知心朋友开始。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夏雨婷是孤独的,她不信任父母,她的想法得不到认同,喝醉酒时,她会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对我?”与她有共同语言的只有葛梦茜和几个辍学在家的朋友。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多和她接触和交往、交谈,做她的知心朋友走近她,我甚至不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也许我及时给予她一点关怀、一点照顾,她就会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老师的爱。相信爱是催化剂,爱能感化一切。

2.多一点留心,给她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麦克福尔在《摆渡人》里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夏雨婷是有优点的,她善于长跑;朋友比较多,不管到哪里,总有人热情地招待她;她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较为诚实,不说谎话。她的这些正能量如果用对地方,是对班集体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让她写自己犯错的经过。

被人需要,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我应该让她感觉到自己的闪光点,自己被人需要,并且让她努力去实现这种需要,她就有了集体责任感,她的心就会真正融入班集体,也许离家出走就不会这么频繁。

3.多一份耐心,给她慢慢改正的机会。

保罗弗莱雷说:“教育工作者必须不耐烦地耐心工作,永远不向任何一端完全妥协。”

在夏雨婷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我逐渐失去了耐心,更多地是抱怨没完没了的事情。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多次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她内心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为什么要用纹身和舌钉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我一概不知。现在想想,我的教育都是浮在表面的,应付式的教育。希望她一次性改变,怎么可能?有点操之过急。

4.多一点方法,相信会有转机出现。

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启智明理导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复制,有时候比较漫长,一定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相信总会有转机出现。

对于夏雨婷的教育,我只用谈话,告知父母,请家长来学校,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实在走投无路了就让学校层面用处分的方式来企图压制,可是却适得其反。除了及时和家长沟通,必要时进行家访之外,我们更应该找出适合每个孩子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夏雨婷不信任父母,家庭教育比较缺失,那就更要去寻找其他有效的途径,逐步校正她的一些不良习气和性格缺陷。好面子的她在受到处分之后反而犯错的频率加大,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她。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这世上除了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大的转机。老师的坚持和爱可以拯救陷入绝望的孩子,他们就像黑暗里的白月光点亮了学生也照亮着自己。

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