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规划
司马燕
一、现状分析
(一)已具备的条件
2019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将近五年。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基本能够站稳讲台,做到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调整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从教以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坚持用一颗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班级管理技能,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3.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曾获得区青年教师素质赛二等奖、区初中数学教师命题比赛一等奖、市初中数学教师命题比赛二等奖,市初中数学教师讲题比赛二等奖等。
4.在职称方面,于2022年被评为中小学一级教师。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待改进之处
1.任教以来,在教科研方面投入时间过少。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上没有什么成果。参加过校内组织的一次市级课题,但是个人成果很少。
2.也因为没有参与课题研究,没有论文发表,所以没有把握住机会,错过了五级梯队的评选。
3.离开校园后,没有养成坚持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报刊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现代教育观提倡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有梦想有情怀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能逐渐成熟起来,希望在教学领域有一定的突破,在教研方面也能有所成长!
二、发展目标
宏观上来讲,我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的人民教师,用心教书,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点燃孩子心中求知的火把,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发展。具体而言,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育的核心阵地,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把握好课堂。经过四年的教学积累,我基本上能够完成课堂教学,我想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课堂,逐渐凝练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而言,宏观上我需要对数学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学业质量的评估等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微观上,那么就需要具体到每一种课型,甚至是每一节课,如何来设计,如何实施?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如何设计作业,提高学生课后巩固的效率?
.加强课题研究,提高专业技能
“双新”改革带来了“新方案”、“新课标”、“新教学”、“新课堂”、“新评价”等,目前新教学理念主要有:大单元教学、议题式教学、论证式教学、主题式教学、实验式教学、任务式教学、项目化教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深度教学等,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我们需要对这些新的理念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发展措施
(1)勤于读书,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升理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教师提出要求,“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专业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阅读是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会争取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一些好书和期刊文献,阅读后进行思考和应用,将知识进行内化。
(2)向前辈取经,多问多思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多向前辈学习和交流,多走进名教师的课堂,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聆听专家讲座。看看名教师们是怎么进行课堂设计的?有哪些是我可以学习的?专家们在研究什么问题?哪些是现在前沿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向前辈多取经,多问多思,及时更新教育观。
(3)重视课后反思,以思促研
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堂课,如果是常态课争取每堂课的效率最高,如果是公开课,争取有所创新。课后注重反思,让反思成为习惯,让反思促进成长。很多时候其实一节公开课就可以成为一个案例、一篇小论文,平时要多思考,更要落实到笔头上。
(4)开展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争取每年都有论文发表。
四、发展计划
第一阶段(2024年):
阅读与大单元教学相关的书籍文献和视频材料,了解大单元教学有关的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大单元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论文。
第二阶段(2025年):
阅读与数学课程教学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材料,研究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案例分析或论文。
第三阶段(2026年):
阅读与数学课程教学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材料,研究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案例分析或论文。
五、预期成果
(1)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2)撰写论文并发表
(3)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五级梯队的评选上,争取被评上“教学能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