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校基于农村学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坚持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精心打造学校德育品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近年来,对我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作一个简要的汇报和交流:
一、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出发点
1、我校的校训——“博文约礼”(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文约礼”作为湟里初中的校训,就是要求湟中学子既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又要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儒雅高尚的人。 “博文”是人的内涵要求,“约礼”是人的外在表现,二者兼而有之,才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内容之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纵观我校学生礼仪现状,很多家长过于重视智育,忽视了孩子各方面礼仪的培养,导致传统美德越来越不受重视,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较差。另外,外地学生占比超过了40%。因此,我校学生礼仪素养总体上不容乐观。
二、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
1、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为营造文明礼仪教育良好氛围,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2012年9月,由陆涛声先生手书的“博文约礼”校训石落成,并进行了释义。同时,我们在各班级墙壁、楼层过道等处张贴有关文明礼仪道德格言警句,比如,在博文楼和博爱楼东侧墙面张贴了《弟子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文。各班级教室张贴“八礼四仪”内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学生感悟中华礼仪道德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营养,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平时还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师生集会、校园广播、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学礼、知礼、守礼、行礼。
2、学习规范,积极引导。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初中生对文明礼仪常识还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首先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我校重点开发了礼仪校本读本——《礼仪常识》,分为《礼仪常识•学校篇》、《礼仪常识•家庭篇》、《礼仪常识•社会篇》三个篇章,教材结合我校的文明礼仪规范十条,从怎样与老师同学、与父母长辈、与邻里他人相处,到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加以阐述。同时,在初一年级校本课程中专门增设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安排专人负责教授。通过学习基本文明礼仪知识,帮助每一位学生知礼,懂礼,守礼,努力成为有礼貌、有教养的文明人。平时,我校还充分利用班团队课、思想品德课等课程,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湟里初中文明礼仪十条》等,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围绕主题,开展活动。为扎实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坚持开展校园“礼仪之星”评选活动。主要通过开展月度班级“礼仪之星”(每月每班三名,在班级礼仪之星专栏表彰)、校园“礼仪之星”(每月每班一名,在班级‘礼仪之星’的基础上产生,在学校‘礼仪之星’橱窗专栏表彰)和年度“礼仪标兵”评选活动,积极推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我校的年度“十佳礼仪标兵”评选,开展得轰轰烈烈,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其主要做法是:在月度校园“礼仪之星”的基础上,采用自荐和他荐的方式,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一名“十佳礼仪标兵”候选人,由学校组织将候选人事迹制作成展板并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讲、学习,然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海选,最终产生“十佳礼仪标兵”和“十佳礼仪标兵提名奖”。每年12月底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向获得年度“十佳礼仪标兵”的学生颁发水晶奖杯和绶带,同时还邀请获得年度“十佳礼仪标兵”的学生家长参加颁奖典礼。
4、以身作则,表率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良性影响。而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开设师德讲堂,重视师德的考核工作,尤其重视教师的文明礼仪的表率示范作用的发挥。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例如,我校校级领导(每天一位)坚持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傍晚护送学生离校。每天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礼仪的温暖”,那一声声问候,一次次挥手,一个个笑容,成为了一道道校门口美丽又暖心得风景线。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网络以及校、处、级、班分层管理网络,逐渐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做到齐抓共管,联系密切,步调一致。平时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微信等形式,鼓励教师多与家长交流、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适时与社区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
1、硬件条件不足制约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各类活动。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导致活动难以开展或效果不佳。
2、应试教育观念制约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几十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氛围严重阻碍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失衡状况。“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即便做起来,可能更多的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只重形式,不求实效,任务观点。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也是如此。
3、教师礼仪素养制约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当前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影响到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礼仪素养代表着学校的品质,每一名教师就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当前教师礼仪素养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农村学校。必须要强化教师礼仪规范,切实做到事事处处严格遵章守纪,注重自身形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教师更具有礼仪风范和特有气质。因为,有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4、课程建设能力制约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我校多年以来一直把文明礼仪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品牌项目和学校的特色品牌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课程建设的人才,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也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
以上是多年来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些实践和思考,肯定还不成熟、不完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的开展,有文化、有教养、知礼守礼的湟中人将不断聚集、成长、前行,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湟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内涵的不断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