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顾志平名校长工作室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玲

为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武进区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造就大批教育名师,打造武进教育名区,武进区教育局推进实施“双名工程”。经个人申请、教育局审核等环节,顾志平校长再次被被确定为区第三届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将以常州市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武进区第三届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在上一届工作室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的行动研究》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希望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共同成长的平台。

一、成员组成: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任教学科

1

张伟俊

1979.10

湖塘实验中学

数学

2

梅建芬

1971.07

湖塘实验中学

物理

3

吴英亚

1975.11

湖塘桥初级中学

美术

4

张英玲

1983.10

淹城初级中学

英语

5

花晓东

1972.09

鸣 凰 中 学

语文

6

蒋亚州

1981.01

礼河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

7

沈加彬

1970.05

东安实验学校

语文

8

金文华

1971.12

湟里初级中学

体育

9

丁一平

1974.03

成章初级中学

数学

10

王晓峰

1979.05

坂上初级中学

语文

11

张  华

1978.01

马杭初级中学

数学

12

张丽萍

1975.04

南夏墅初级中学

语文

二、运行时间:自2021年3月始至2024年3月止。

三、总体目标: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人。本工作室将通过研究与行动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1.促进本工作室各校长成员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主动发展意识,提高对学校内涵发展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并在理论素养、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在合作研究、互鉴互助中帮助各校基于实际、面向未来,谋划策划、系统设计,制定和完善重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发展规划,使各校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落实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

3.在合作研究、互鉴互助中促进各校选定重点,精准发力,在加强文化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教育特色、管理干部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获得较大提高。

四、运行机制:

工作室是一个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作室在提升成员专业能力素养和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成员进步成长和成员学校管理效能的作用,工作室建立以“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的工作室运行机制。

以“发展”为目标。助力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助力成员学校的发展。指导帮助各成员研究教育教学,丰富办学思想,优化办学策略,提升教育智慧,提高管理能力,使各成员对学校内涵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科学的决策,更强力的执行,进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提高。达成“发展”目标,首先必须找到影响或阻碍成员和学校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工作室以帮助解决各成员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为己任,以团队集体的力量,指导帮助各成员对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找到问题,找准问题,抓到重点,抓住关键,共谋策略,共找方法。

以“项目”为抓手。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以项目研究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根据工作室研究项目“学校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的要求,各成员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确立研究项目,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带领团队开展学习与研究,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与措施。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活动,研究探讨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为各成员项目的研究工作提高帮助与支持。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室活动。

五、主要工作:

1.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工作室在集体研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确立“学校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项目,制定工作室三年行动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成员自主研修。

制订成长计划。每个成员都要制订三年个人成长计划,确立个人三年发展目标与方向,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路径,确定研修策略与措施。要求成长计划的目标可衡量、措施可操作、结果可评价。工作室将组织个人发展规划专题分享会,并将进行定期评估。

确立研究项目。组建3个项目研究组,每个项目组由4位成员组成,由一位校长领衔(学校管理及队伍建设组  组长:张丽萍,组员:张伟俊、花晓东、王晓峰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组  组长:沈加彬  组员:梅建芬、丁一平、张华 德育建设与文化育人组  组长:金文华  组员:蒋亚州、吴英亚、张英玲),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容确定研究主题。每个成员还要根据所在项目组的研究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确定自己的研究项目,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自主开展研究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要增强学习意识,开展学习活动,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要求每个成员至少订阅两本教育教学研究类的杂志,完成工作室指定书目的学习,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工作室将适时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加强教学研究。成员要关注学校教学改革,深入课堂、研究教学,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努力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带头人。

及时总结反思。每个成员都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或总结。

3.开展研讨活动。

工作室的主要活动方式有参观考察、教学研讨、主题研讨、学习交流等。

主题研讨。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学校轮流承办。探讨内容为承办学校成员的研究项目。首先是项目研究主持人作主旨发言,汇报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项目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其次是工作室成员进行研讨交流,围绕项目主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引导工作室成员跳出行政分管的圈子,全面关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最后是主持人进行总结点评,对项目研究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研讨。充分发挥湖塘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与主题研讨同步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湖塘实验中学和承办学校各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各成员学校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全程参与观摩和研讨活动。听课结束后,一般由活动承办学校的学科负责人主持学科研讨。

参观考察。组织工作室成员参观考察成员学校的校园文化、学生活动、课堂教学等。鼓励支持工作室成员自主安排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工作室每年组织1-2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学习名校先进办学经验。

六、保障条件:

1.团队力量:工作室领衔人思想政治觉悟高,有深厚的教育情怀,长期担任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经验。组建过两届区级名校长工作室,热心帮助区域内年轻校长成长,工作室成员成长较快。领衔人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承担过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所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工作室成员都是区域内一线校长和副校长,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进取,在学校管理上善于创新,在学校全面管理或条线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管理风格。

2.制度保障:武进区教育局出台的《第三届常州市武进区双名工作室管理办法》,工作室制定和落实《工作室规章制度》等。

3.专业支持:工作室将邀请常武地区名校长和有关专家为工作室顾问,为工作室活动出谋划策,为工作室项目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4.技术平台:建立工作室成员微信交流群,及时发布活动通知,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教学资源;建立工作室网站,链接在湖塘实验中学网站上,及时报道工作室活动,分享读书心得和管理心得。

5.经费保障:区教育局保障研究经费;各成员所在学校对成员参加工作室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