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伟俊

摘  要:当前,慕课因“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的先进理念而风靡全球;翻转课堂也因“以技术支持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的先进理念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教育的新变化?我们定当大胆实践,做一名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以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以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从学得有效走向学会学习!

 

关键词:微视频  慕课  翻转课堂

 

    “慕课”(MOOCs),就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如今,慕课已因“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的先进理念而风靡全球。慕课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当前在国内迅速升温的“翻转课堂”,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并完成进阶练习,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和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

1.问题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案,可以是纸质稿,也可以是电子稿。它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等设计的,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目的是“导学”,它的编制必须能充分发挥“导读、导听、导练、导思”的功能。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以“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原则,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借助课本等课程资源,展开自主探究。

2.精品化的微视频

从当前主流的慕课平台来看,时长为5~1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是核心的课程资源。这些微视频大多由一流学校的名师主讲,主题突出、简单易懂。对于翻转课堂而言,这些丰富而优质的课程资源无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面对丰富的慕课资源,“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讲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一线的教师就不需要再录制自己的微视频。在我们看来,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仍需要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录制适切自己学生学情的精品化的微视频,努力以“多样的选择”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视频的设计,立足“精讲”,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新思路、归纳新方法、提炼新思想。

3.针对性的进阶练习

许多慕课课程资源中都内嵌一些进阶练习,帮助学习者及时评估自主学习的效果。通常,这些进阶练习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基础性问题与主要知识点进行检测。事实上,这既是练习巩固,也是课前诊断,便于学习者和教师及时了解自主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在教师教学之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教材、导学案、微视频等学习资料对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思辨,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用简明的示意图表述如下图。

 

(一)课前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

1.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录制微视频,建设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包。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包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阅读课本,可以观看微视频,还可以借助其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其他在线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寻求问题的解决。

2.进阶练习,质疑提问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随即进行进阶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遇到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提出问题,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更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推动自主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完成的进阶练习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

(二)课内互动学习,内化新知识

1.检查建构,形成体系

这是课堂教学的首个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展开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解答各自的疑问;然后,汇总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解答,教师给予点拨,并有意识地突破学生的共性问题,建构新知识体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以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2.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在第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以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选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以期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学生先做,教师后评”、“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和“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展示”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的教重在引导点拨,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时、断裂之处给予切中“要害”的点拨,揭示问题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的教还要有分类指导,共性问题分析透彻,个性问题个别辅导,真正做到“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能让学生讲的一定让学生讲”。

3.当堂检测,夯实基础

当堂检测是指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练习。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达成对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巩固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达成及时反馈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给予补充教学。总之,当堂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矫正。

4.自觉感悟,内化方法

学生的学习有四个层次:简单模仿—初步掌握—本质理解—自觉运用。学生要真正从“简单模仿、初步掌握”走向“本质理解、自觉运用”的境界,光靠老师的教是不行的,得靠学生自己去悟。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留足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总结经验、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比如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你有哪些感悟”、“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你提炼了哪些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整理解题思路、提炼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内化解题策略。

5.思维拓展,分层提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同时应努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腾飞的平台。教师立足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方法为他们提供一道拓展探究性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实现分层提高,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考

(一)关于慕课学习

慕课学习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试想,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慕课学习,那么他们怎样参与课堂的分享交流呢?如此,翻转课堂必将流于形式!所以高质量的慕课学习是高效的翻转课堂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慕课学习呢?

1.精制微视频是基石,但微视频并不是一节课的浓缩

教学微视频是慕课学习的重要载体,精心设计、录制微视频是实现高质量慕课学习的基石。20141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C20慕课联盟组织开展了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微视频大奖赛活动,评审由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两部分组成,以学生评价为主。期间,我们发现针对性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互动性强的微视频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发现一些内容过多、节奏过快、求大求全、过于花哨的微视频学生很难接受。这些经验为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指明了方向:首先,应该明白微视频只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制作者应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析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围绕“重难点”设计录制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也就是说,一个微视频并不是一节课的高度浓缩,我们不是希望通过一个微视频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而是希望微视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微视频的录制可以灵活选择表现形式。比如:可以利用电脑屏幕模拟黑板,展示数学的推导过程;可以利用“推”镜头清楚拍摄物理实验过程;可以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利用真实外景拍摄引导现场观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选择怎样的录制方式或表现形式,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2.自主探究是关键,但慕课学习并不等于灌输式教学

慕课学习的关键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在当前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把学生的慕课学习等同于观看微视频”的现象。试想,这样的慕课学习与灌输式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观看微视频,接受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这是彻彻底底的“填鸭式”,只是将课堂上的“人灌”变成了课前的“机灌”。显然,这并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要的教育!慕课学习的本质是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慕课学习应将一本教材、一张导学案、一个微视频、一个网络交互平台有机整合起来,以技术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地,慕课学习必须引领学生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任务驱动的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等对新知识新方法展开自主探究。(2)视频指导的学习。以微视频为载体,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深入的学习。(3)拓展应用的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完成相关进阶练习,开展相关拓展应用型的项目学习。(4)问题探讨的学习。在网络交互平台下,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二)关于翻转课堂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当然,要想真正将这些优势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还需作以下的转变。

1.师生角色重新定位,做到先学后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基于慕课学习的翻转课堂则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包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课程理念。

基于慕课学习的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学生先做,教师后讲”、“学生先展,教师后评”,切实保证在教师教学之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和自觉的知识建构。只有这样建筑在深入思考上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为后续的课堂互动准备充足的“素材”,置学生于“有问要提、有话可说、有理能辩”的境地,让学生在多维互动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

2.学情分析精准到位,做到以学定教

学生在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之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生了变化。此时,教师的“教”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学”成果,做到以学定教。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到位的分析。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慕课平台记录着大量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教师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模型、新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学习绩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瞄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兴趣,解疑释难,引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学生困难,通过有效提问和引起学生深思的追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理敢辩,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建议和指导

3.师生对话多重维度,做到学教互动

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经历经验,所以他们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各自知识建构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就迫切需要展开教学对话,做到学教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所谓教学对话是指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架设平台,引领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思维碰撞、分享智慧,同时教师还应致力于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科学的思考、在展示交流中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理念是先进的,前景是美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大胆实践,做一名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以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以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从学得有效走向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伟俊.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2009(9)

[2]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A)

[3]郑艳敏.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E-a/2013/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常州市潘建明名师工作室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