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任务
1.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环境适应及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
2. 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具体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
纵观整个武进区,我校是个别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入课表、成为常规课的初中,在初一年级开设,每周每班1节,这也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当然,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目标之一。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学期下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它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整合改编制定了不同的心理课题,主要包括初一新生适应性辅导、学习指导、青春期辅导、校园健康安全教育等等,努力打造受学生喜爱又实际有效的心理课堂。
(二)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在校期间的个别心理咨询主要通过与心理老师预约,如上心理课前课后直接与老师预约,主要是考虑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影响;再如班主任觉得某个学生需要心理帮助,推荐其在合适的实际来个别咨询。当然还有一些有心理需求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这些学生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一般不愿让人看到,担心别人的看法,通常我们会注重学生的心理安抚与隐私保密,对每个来访者热情接待。
还有因为手机号码的公布,我们也会经常接到学生家长的短信和电话咨询,如有关于孩子青春期变化的困惑、有关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不知该怎么办的求助,还有要求心理老师去找孩子谈话等等。在新的学年,我们心理咨询室的所有成员会竭力为每一位需要求助的来访者提供帮助,并做好案例撰写与收集工作。
(三)心理校本课程
本学年,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心理电影赏析》的心理校本课程,每周二下午第一节和第四节分别在初一1分部和2分部开展。
电影业每年出品大量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题材的影片。什么是心理影片?心理影片的主题侧重于人的内在世界,它以人性和心理作为其情节的工具和底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演绎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而心理影片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案例,传达着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心理影片赏析正是带着心理学的问题来看电影,是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心理影片赏析的过程并非只是剖析、揭露和治疗人性中的黑暗病态,更是引导、启发和鼓舞人性丰富、正向的一面,传递并倡导一种真诚、正直、坦率的爱的哲学和生命观。本课程通过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让学生透过影像窥见、参与、体验、感悟和分享不同人生的片段,从而推动学生对自己的再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学习 、生活的态度及行为,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服务社会。
(四)申报区级课题《初中寄宿制学生逆商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的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初中寄宿制学生在学习、人际、校园生活中表现出的如自私、怕苦、焦虑、孤独感、内向、封闭、责任心薄弱等心理弱点。在挫折日益普遍存在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初中寄宿制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即逆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逆商,即逆境商数,是个体对自己面对逆境时的心理和行为的认知、推论与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待逆境的信念或态度,它是衡量一个人应对艰难困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学校,具备研究“初中寄宿制学生”来源的可行性,可进行该类群体的共性探究和个性探究;其次,我校有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具有专业的心理学术研究能力。希望借助此次机会能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与参考。
(五)其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每学年一次初一新生适应性团体电视讲座
2、每学期一次国旗下讲话
3、每期校报上的心理专栏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只有与学校各项教育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