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我们课题组成员来到了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教学法大会,我们期待的专家来了……
惊喜一: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用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尝试教学法。
他说,因为自己高一没读完就去教学,都是边学边教给学生,他想,既然自己能学会,学生也能学会呀,所以想让学生也自学,尝试教学法诞生了。尝试教学法重在两手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尝试教学法六段式教学结构是: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三,进行新课(18分钟左右),四,延伸尝试(8分钟左右),五,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六,课堂总结(2分钟左右)。

惊喜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他来了,一个90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满目慈祥。我们有幸见到了我们的偶像,大家既惊喜又兴奋,更让我们惊喜和兴奋的是他的报告——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顾明远表示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教育。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因此培养的目标要改变,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实践的能力。
最后,顾明远讲述了他的四条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而这些的基础就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惊喜三: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
他,思维可视化教学创始人,学科思维导图概念的提出者;他,心智教育理论及策略体系创建者,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他,就是刘濯源。“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核心专家。
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他从效能≠效率入手,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能是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是帮助学生创造价值,学生有成长。
随之而来的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刘院长问:是地面上重要还是地面下的重要?——两者都重要,而我们往往只注重“树梢上的教育”——成绩,技能,操行,而忽略了树根的教育——心智的发展。
社会上常说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时候,我们的起跑线是错误的起跑线——知识与技能;真正的起跑线是心智发展水平。很多时候我们做了揠苗助长的事情——强其技而堕其心,增其识而弱其智。
真正的教育,让学习发生思维,让思维可视化,真正的教育,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

虽然日已西斜,虽然屋外寒风凛冽,几百人的会场却激情澎湃,各路大咖云集,呈上了一场教育的饕餮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