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11月末相继开展了自主课堂的“校长展示课”、“骨干教师过关课”、“初三教师过关课”、“初一初二教师过关课”一系列的活动。基于勤学习、重研究、多研讨、求提升的原则,课题组抓住这样的活动机会,全员参与了“初一初二教师过关课”的观、评、议活动。本次活动由课题组负责人吴菊芬老师主持。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议程:
听课。课题组成员共听取了初二6位教师和初一4位教师的过关课。听课过程中,大家参照我校的自主课堂考核标准和课题组的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依据进行听课记录。在记录中需要体现根据自主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方面上课教师的一处亮点,一处问题。
评课。吴菊芬老师提出本次评课由个人阐述观点和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以便形成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结晶。首先由苏红芬老师交流了她听的周锞老师的一节课,苏老师认为周老师的亮点是通过图形的的变式设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问题是,课堂开始忽略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于“余角、补角,对顶角”特征的发现,从而没能很好的体现出预习环节学生的学习力。针对周老师的这节课以及苏老师的观点其他课题组成员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蒋超老师认为我们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力是在自主学习型课堂的背景下展开的,那么就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要素的达成去观察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蒋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的问题是没有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力去建构,从而出现了建构衔接问题。沈晓霞老师则提出困惑说,学生在课前学习力是不同的,如何利用课堂的建构顾及到自主学习中学情不同的学生呢?老师们围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研讨的氛围浓厚。
总结。最后由徐红兵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徐主任说,大家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学习、交流研讨,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就是学习力的体现,有这样强学习力的老师一定会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要围绕我们自主学习课堂的369模式对应思考,可以先抓住一个点去突破,然后再扩展研究。每个人有一个点的发现,就能形成一个面的成果,从而惠及一群学生。在最后,吴菊芬对大家后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指导。
报道人:刘春花
2019,1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