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是教育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邱学华教育实验研究》序
邱学华
从《邱学华教育文集》前面三卷可以看出,我一生的研究成果有一些已在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
全国第一套小学生口算量表;
全国第一套小学数学标准化考试试卷;
建构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及尝试教育理论;
提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小学生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的科学结论;
最早提出把“口算、笔算、珠算”结合起来教学;
提倡小学生熟记加法口读;
提出六段式课堂教学结构;
……
这些教育科研成果,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也受到教育理论界的肯定,我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这些教育科研成果是我60多年来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行教育实验所取得的,充分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实验是教育理论的源泉。我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老校长刘佛年曾说,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知名的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就因为他的研究走的是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道路。原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曾说:“邱学华先生,称之为指模,称之为小学数学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邱学华先生的历史就是一部ˋ科研治教ˊ史。”
现在把十多项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汇集起来,编成第四卷《邱学华教育实验研究》,这是第一次汇集起来公开发表。从这些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中,大家既能看到表面光鲜的研究成果,又能体会到背后的艰辛付出。在此过程中,我有几点领悟,现在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1)教育实验研究周期长,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我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前后已有近40年,如果连酝酿思考准备的时间算进去,就是60年;口算量表的研究、加法口诀的研究、“六段式”课堂结构的研究等都长达30多年。
(2)教育实验研究应有一定的规模,虽然操作起来会遇到重重困难。为了提高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应尽可能拥有大样本。为了测定小学生口算能力标准,有16个省、市、自治区的72000人次参加测试;小学数学标准化考试,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单位,40万人次学生参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参与教师近百万,受教学生达3000万。这么多的单位和教师要联系、协调培训,何其复杂。那时,通讯尚不发达,单靠书信、电话沟通,成千上万的数据全凭算盘统计分析,实在大麻烦了。但是为了把教育实验坚持到底,只能不惜时间,埋头苦干。
(3)我的十几个教育实验项目,并没有哪个上级部门分配给我做,都是自己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选定要搞的。因此,既没有上级的支持,也没有研究经费。自已还有本职工作,还会被旁人说不务正业,都是做的吃力不讨好的“傻”事,还要自掏腰包。唯一的例外就是,“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可也是“自筹经费”课题。一项历经30多年,实验范围遍及全国的大规模实验研究,却没有研究经费,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一个人不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为国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追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搞教育实验要端正愿想,树立远大理想,丢掉功利思想,才能坚持到底,取得成功。
(4)一次教育实验研究,是团队合作的结晶。它不可能靠一个人,必在许多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在工作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善待教师和学生。不要以研究者、指导者自居,要平等待人。我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奥秘就在于依靠群众,发扬团队精神。我一再申明,尝试教学法不是我个人的发明,是千千万万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我再次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总之,我的经历充分证明: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教育实验研究是教育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中国教育科学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脚踏实地多作教育实验研究,在研究中少发空论,少唱高调,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对我来说,虽已进入暮年,但我精神尚好,愿同大家继续共同努力,为中国教育科学的繁荣,为中国教育理论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最后,必须申明:由于条件和精力所限,有些教育实验项目做得不够完善,离严格的教育实验要求尚有距离,希望读者阅读时注意。有些项目尚可继续作实证性的研究,例如口算能力的调查研究、加法口诀的研究、儿童形成几何初步概念的研究等,因为教育现象是复杂的,必须通过反复论证,才能逐步逼近科学的结论。我愿意同大家切磋,可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我的邮箱是13776884613@126.c0m,欢迎联系交流。谢谢大家。
邱学华
2017年8月常州香树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