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本真课堂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金丹萍

追本溯源    本真课堂

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   徐文明

.传统教学与弊端

自古而今,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创新,取得了很多不俗成绩,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其目的是“十年寒窗、一朝得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先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先生)单向灌输、学生(弟子)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更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主体性受到极大的抑制。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一部分优秀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一大部分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也就是我们平时调侃的“厅级干部”,教师的“独角戏”,最多也就是“二人转”、“三句半”,屡见不鲜,代代相传。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清清楚楚”,学生听的“明明白白”,结果老师讲的是滔滔不绝、喉干舌苦,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稀里迷糊。

对于学生发展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很多教师的传统概念中,教学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灌输给学生。传统的教学观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求得发展的过程,忽视了对教育目的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教育意义的构建,反反复复的知识传授,使“教会学生学”只是成了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

.新标要求与希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识到制定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主动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沉迷于“教学大纲”,其必将导致新课程的实施失去人力基础,课改也只能纸上谈兵而流于空谈。课堂教学改革应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只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千万不要再用老一套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而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整体性和差异性,采用个性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教师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

教学观念的构建同教学实践同步并行,相辅相成。长期积极的参加教学改革的实践并从中观察、感受、概括、检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清晰、完善,不脱离实践,不脱离现实,立足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创新模式与探索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我们夏溪初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办学目标,我们在湖塘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高位引领下,顺势而为,借鉴名校经验、结合实际校情、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实践,采取“请进来面对面指导、走出去点到点学习”的方式,全力培养和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积极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主动尝试和摸索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课堂教改新路。

基于农村初中的校情,学生生源广而散,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数家长迫于生计而疏于孩子的管理,我们全校教师静心凝思、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有所发展、争取进步。几年来,全力探索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有收获;学一学,有成果”的快乐高效的“溪南课堂”全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与收获。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最有效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溪南课堂”中,我们更加注重和强调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陈旧的学习方法,建立快乐高效的“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合作探究、当堂反馈”的教学基本模式,真正呈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质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切实打造学生的“学堂”,摒弃教师的“教堂”,不仅提高学生各科学业水平,而且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夏溪初中“溪南课堂”的教学模式:三环四步法,具体如下,

三环:1.课前预习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课堂教学的前伸)

      2.课堂教学环节

      3.课后巩固环节(指导学生课后巩固提升—课堂教学的后延)

      

四步:1.明确学习目标(交流预习收获;揭示重点难点)

      2.合作探究质疑(独立思考质疑;小组合作探究)

      3.交流展示成果(全班互助释疑;教师点化引导)

      4.达标检测反馈(当堂作业训练;效果及时反馈)

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说,人的经脉是全身贯通相连的,任何关节,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坚定信念,不断求索,持之以恒,最终我们一定会寻找出一条高效、快乐的教学之路,让学生在快乐、高效的“溪南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并为今后的终身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我,成就自己,最终达到师生共赢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