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驳杂,难度较大,但是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程度掌握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能够影响到学生整体成绩。要想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能够从身心热爱数学学习,熟悉和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增进个人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角度,阐述创造自主学习课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帮助,旨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引言:初中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一直是初中教研组探究的内容和主题。对比传统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的模式,新课标体系下需要初中数学课堂改变传统模式,重新定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主体,鼓励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以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中考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数学始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课程,在初中培养较高的核心素养是为以后教育阶段打基础,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拥有清晰的数学逻辑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构建健全的培养体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课堂条件和环境,鼓励初中生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数学潜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1]。数学教师是引导学生踏入自主学习课堂的角色,教师利用教学实践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上不断攻克学习困难,丰富个人数学学习经验,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取得教学预期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一)做好教学设计,为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做准备
初中数学教学要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教学设计研发和创新,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思路进行改进,要不断注入新鲜灵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课堂结合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课堂设计与任务布置,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提高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以及养成良好数学探究的兴趣。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决定于教师指引的方向,如果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接受的最大程度进行任务设置,既可以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极限,又不会使学生被较大难度困扰,这样可以使课堂自主学习效果更佳[2]。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为中心,确定学习进度、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塑造数学核心素养,锻炼数学逻辑思维灵活度。首先,在确定课程内容后,针对学生接受程度挑选适当难度的导入题目,这些题目可以是承接课程前后内容的过渡题,方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渐渐接触新的方程思想和解题方法。如,对于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通过方程速算给予学生自信心,鼓励大家有信心快速解决新的方程难题。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一节数学课45分钟,起码需要留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数学题,大胆提出质疑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增进大家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关注。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巨大影响,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定位准确,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供指导
数学教学课堂的效果必须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达成的,如果只有教师成为主角,或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都是不成功的,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参与性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创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师要精准定位自己,将自己摆在课堂指导而非课堂主导的位置,这样才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群体大胆提出个人想法和思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流程的实施。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备受依赖,需要在学生探讨和争议的过程中为大家纾解急躁情绪,解疑重难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顺利发展,不至于出现争吵、浑水摸鱼等现象。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分为8个小组分别讨论例题,按照不同小组学习特点教师给出的例题并不一样,考察学生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此时各个小组学生会在讨论自己题目的同时关注其他小组的题目,这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自己分到的题目,并且准备发言。对于题目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予以引导,保证学生探究方向正确,不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本校实施课堂最后10分钟当堂检测,每天把当堂内容及时反馈到电脑上,每天提供给教师分析参考,以便更优化教学.如开学来进入初三总复习,有些内容是学生比较薄弱,经过自主学习后,课堂解疑答惑后依旧有明显漏洞。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平均分远远低于校平均,年级优秀率73.6%,本班只有54.2%,分析原因为写范围时一大部分同学没有关注临界,为教师以后教学提供经验。网站平台还提供近阶段的每位学生赋予了波动生,临界生,比较突出的还有连续下降几十名,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分层教育的依据。若是大考,数据信息将非常充分,以便教师逐题逐生分析,为教学提供太多便利之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
(三)创新评价模式,与自主学习课堂形成双重培养保障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模式能够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但是在自主学习课堂上除了学生本身的探究学习过程会对培养数学核心精神产生巨大影响外,教师的课后评价与总结更能影响学生的身心状态和核心素养培育情况[3]。在传统课堂评价的背景下,教师主要以学生课堂检测成绩为标准,认为做题正确的即为学的通,掌握的良好,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被教育学者否定,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数学教育效果的提升。要想全面敦促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就应当重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双重结合,要打破传统教育桎梏,为初中生的成长建立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这样有益于教师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活跃性,让大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完全由教师评判的标准融入多元化的评价元素,从教师单一方面的评价转变为由教师专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反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教师评价也不再只关注成绩,而是注重自主学习课堂的发言和表现;学生互评根据同学对课堂的总结和小组讨论情况评定;家长反馈则是根据数学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占据评价的一部分。将教师、学生与家长充分联系,将课堂与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完整保障,为学生创造无忧的学习环境和公平的课堂,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结束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被视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在,只有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不断探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巧,在学习中一马当先,攻克难题。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课堂,能够充分引领学生群体进入自主学习精神状态,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水平,这是当代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殷容仪.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中国数学教育,2017(19):42-44.
[2]蔡月红.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路径探究——兼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26):36-37.
[3]殷惠琴.更新观念,激发意识——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模式[J].考试周刊,2014(38):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