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江苏省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自觉教育”培育站阶段心得体会(蒋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菊芬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201867-1115个月的听课、评课、反思、感悟,这是一段让人痛并快乐的日子。事实上对于一个已经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来说,现在正当事业的困惑期,迷茫期,职业倦怠期。感谢省、市的领导为我们乡村教师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一个有导师引领,同行互助,群策群力,共同提升的平台,这仿佛又让我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潘校长常说:“教师的成长就是学生的幸福”。多年的循环教学,周而复始已让我少了刚毕业时激情,多年的教学经验已让我固化了自己的思想,少了原有的创新和灵感。回想自己的教育梦想:“做一个有内涵,有知识,有温度,能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的人。”好像已经离得越来越远。但5个月的培训,每次能够与名师零距离接触,与各位师哥师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以前的不足和渺小,时间虽短,收获很多,这让我对后期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第一次的培训让我印象最深,潘校长从专业到专家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本次培育站的意义与作用,培育的要点和课程规划,制定了培育章程和集体分工以及提出了专业自觉的策略与途径,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就如一缕清泉滋润了我久旱的心田,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们不是春蚕,也不是蜡烛,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要放低姿态,放稳心态,以积极愉悦的状态面对事业,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一群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我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而自豪,我愿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态度”决定“高度”,一个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只有学会不断的自我反思、行为改造、提炼升华才能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越登越高。即“经验+反思+行为改进+提炼升华=优秀教师成长”。研究比经验更重要,如果一味靠经验是很容易落伍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新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等。我们要坚信只有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是成功之道。有人说:“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的远一群人走”,它告诉我们成长离不开合作,离不开互相学习,闭门造车终将是失败一途。人生的路很长,专业发展的路也很长,我们要走远走好少不了导师的引导,少不了同行的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促进自己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不管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自己的事业,我们要追求做一个精准的勤奋,拒绝平庸的忙碌的人。也就是指做事要能抓住关键,关键大于全体。在教学上关键要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学会教学,在能力发展上关键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科研。

每次活动培育站的学员都会我们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其中期末复习策略的专题讲座,让我对如何高效的开展期末复习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1)基础知识全面复习:以独立章节复习为主,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以题带知识点为主,但是在以题带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题的准确性,代表性,层次性和综合性。讲题前要注意知识点的回顾,讲题中要注意知识点的运用,讲题后要进行知识点的变式和拓展。(2)专题复习:专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点中重点难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要解题技巧的传授等,在选择专题时应该注意教材的深度分析,近几年常州期末的模式与特色,准确把握热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平时多留意学生的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根据其他老师或学校的经验进行借鉴等,专题复习课的课时量不在多而在于精,面不在于广而在于专,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个问题涉及多个D级知识点等。(3)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期末考试的有效手段,既能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暴露的问题,为教师制定复习计划指明方向,模拟训练一定要尽可能的模拟期末考试,从试卷的模式,内容,到测试的时间等等。作业考试化,考试作业化才能让学生复习效果最大化。

导师张校长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常以个人的成长经历勉励我们。他说:每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逼一下自己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有多强大的,你害怕做一件事,如果选择了退缩,那么你将害怕到底,永远做不成这件事。如果你能选择迎难而上,并且坚持到底,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还有自信。张校还谈到:学习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幸福;选择培育站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选择了培育站就是选择了与美好相遇,我们要信念统一,扬长避短;结伴同行,共同开创大场面;要重视示范引领,我怎样,团队就是怎样。一个好的培育站需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和优秀的引导员,更要有一群志同道合,奋发向上的好战友。未来的教师需要由教师转换为“导师”,需要有厚实的“学科”底子,需要实现“一专多能”,需要有“绝招”“绝活”,需要由“教人”转变为“育人”,“教学者”转变为“学习者”,由教书的“匠人”转变为富于理性的“思想者”,让自己总是处在成长和发展的上升阶段,让自己的教育人生越来越充实和丰满,要享受创造的快乐。在这多位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想再大的困难,再多是困难都不是困难,we are family!

在最后我想对本段时间参加培育站活动的体会表达下我内心感受的两个关键字:感动、行动。为潘校长、张校长、徐老师不予余力为我们指引教师成长之路而感动,为各位导师以自身实践为榜样为我们激发斗志,树立信心二感动,为新老学员互帮互助,团结向上,让身处在培育站的每名成员有“家”的归宿感而感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所有的心动、感动都要有行动才能成功,一年的辛苦换来一生的幸福,需要有实践才能完成。未来的一年我将以这句“每天”为纸,“言行”作笔,“爱心”为墨,“岁月”成册,不断勉励自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